close

謗過法的人還有沒有希望往生極樂? 益西彭措堪布開示

 

 

~祕密主~.PNG

謗過法的人還有沒有希望往生極樂? 益西彭措堪布開示
謗法罪比五無間罪(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還要嚴重!經上說,造五無間罪的人墮入無間地獄,受諸罪苦,到劫末世界毀滅時,地獄也隨之毀滅,因此這些罪人能夠從地獄中脫出。而謗法者墮入無間地獄當中,到劫末世界毀滅時,還要轉到他方的無間地獄中,如此輾轉,歷百千無間地獄。太可怕了!!!



益西彭措堪布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講記摘錄

第十八 十念皆生我國願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法藏菩薩發願:若我成佛,十方世界的任何眾生,以至誠無上的心信受、歡喜,發願求生我國,下至只念十聲佛號,如果不生到我國,我就不取正覺,唯獨排除造五逆罪又造謗法的人。

法藏菩薩觀見有的佛國需要修持布施、持戒等多種修行才能往生,有的佛國則以證悟空性為往生之行,有的佛國並沒有說攝持凡夫往生,有的佛國修行低下的凡夫不能往生,由此發起平等普度的悲心,誓欲救拔下至蜎飛蠕動在內的一切眾生,為此,以平等普度的慈悲,選擇至簡至易的稱名作為往生之行,而建立此願。

願文中,“至心信樂”是信,“欲生我國”是願,“乃至十念”是持名妙行,從中可見信、願、行是往生淨土的三資糧。

“至心”,即誠懇至極之心。鳩摩羅什大師講過一個比喻:譬如有人在曠野中遇上一夥強盜,揮舞著刀劍要來殺他,此人拼命逃跑,這時前方有條河擋住了去路,如果不渡此河,就保不住性命。這時他心中只會想如何渡河:是穿著衣服渡過去,還是脫掉衣服渡過去?如果穿著衣服,恐怕游不過去;如果脫掉衣服,又怕沒時間了。這時他只剩下這個渡河的念頭,再不會去想其它事。渡河就是一念,像這樣的十念,不雜其餘念頭。念佛人這樣不雜其它心,不間斷地唯一念佛,乃至十念,這樣以至誠心念,叫做“十念”。

下面是一則例證:

幾十年前,江蘇有位姓王的老中醫,是個虔誠的佛教徒。他的弟弟是個闊公子,生活放蕩,年紀輕輕就得病,臨終時地獄的相現前,十分恐怖。他哀求哥哥救濟,哥哥說:“趕緊念佛。”之後請來很多人一起助念,病人自己也念。他在母親去世時,曾經念過佛,這個時候,地獄都看見了,念佛的心極為真誠。弟弟念了一陣之後,就說:“好了,地獄沒有了,佛來接了。”說完就往生了。這是發生在上個世紀的真實事情。

事例中的弟弟,當地獄相現前時,十分恐懼,一心求佛加持,這時心力極強,可以說是“至心信樂,欲生我國”。沒念多久,佛就來接引他,往生西方,這是“乃至十念,皆生我國”。

以下講第十八願所排除的對象——“唯除五逆,誹謗正法”。“五逆”,即五無間罪——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誹謗正法”是說,佛的聖教不論直接說、間接說(或者,不論權教、實教,大乘、小乘,顯教、密教),本來是引導眾生成佛的方便,如果有人以愚痴心不解此義,顛倒執著在佛的聖教法中,有一類是成佛方便,另一類是成佛障礙,於是在聖教當中分判這一類是好的、妙的,那一類是不好的、是壞的;這一類合理,那一類不合理;或者在大小乘的法門中,菩薩應學此,不應學彼,這是完全可捨棄的,由此就構成了謗法罪。

佛在《遍攝一切研磨經》中,告訴文殊菩薩:“誹謗正法的業障極其細微,如果對如來所說聖語,對一類起善妙想,對另一類起惡劣想,這就是謗法。如果說:‘這是合理,這是不合理’,這就是謗法。”

 《地藏十輪經》中也說:有一類人,於聲聞乘法得到微小信心,實際是愚痴,卻自詡聰明,對我所說的緣覺乘法和大乘法作誹謗,不聽憑眾生受持讀誦,下至一頌。又有一類人,於緣覺乘法得到微小信心,實際是愚痴,卻自詡聰明,對我所說的聲聞乘法和大乘法作誹謗,不聽憑眾生受持讀誦,下至一頌。又有一類人,於大乘法得到微小信心,實際是愚痴,卻自詡聰明,對我所說的聲聞乘法和緣覺乘法作誹謗,不聽憑眾生受持讀誦,下至一頌。像這類人,名為謗正法人,也是違逆三世諸佛,破壞三世諸佛一切法藏,……斷壞一切八聖道,挑壞無量眾生法眼。

有關“造作五無間罪和謗法罪的人能否往生”,有下面三種說法。

 一、按照《觀經》所說:五逆十惡,臨終十念,亦得往生。可見,此願排除的是既造五無間罪又造謗法罪的人。

二、未造五無間罪、只造謗法罪的人,能否往生?曇鸞大師在《往生論注》中說:僅僅謗法而無其它罪行,也必定不能往生。為什麼?因為經上說,造五無間罪的人墮入無間地獄,受諸罪苦,到劫末世界毀滅時,地獄也隨之毀滅,因此這些罪人能夠從地獄中脫出。而謗法者墮入無間地獄當中,到劫末世界毀滅時,還要轉到他方的無間地獄中,如此輾轉,歷百千無間地獄,佛不授記何時能出,以謗法罪業極深重故。

在很多人的眼裡,造作五無間罪是非常嚴重的,而對佛的聖教隨意談論、批評,發表一些貶低、排斥、破壞佛教某宗派、某法門的言論,算不了什麼,怎麼會比五無間罪嚴重?

曇鸞大師針對這個問題說:“你只知道五無間罪深重,不知道五無間罪都是從無正法而生,所以謗正法的罪過最重。” 要知道,三世諸佛的一切聖法,下至一偈,都是度眾生出苦海、趣菩提的方便。眾生之所以會造五無間罪,就是因為他沒得到正法的指引,才愚痴造惡,如果他能聽到正法,隨法修學,必定不會造重罪。但如果毀謗正法,就是破壞佛的法藏,挑壞眾生的眼目,讓無數眾生都不得正法光明而墮入惡趣。因此,相比於其它罪業,緣正法所造的罪業,最為深重。  

三、善導大師在《觀經疏》中另有一說。他說,這是就“抑止門”而說(“抑止門”:禁止眾生造惡這一面),原因:五無間罪和謗法罪極為嚴重,一旦造了,就直接入無間地獄,歷劫受苦,不得超脫。因此為遮止眾生造作,而作此說。但如果已造謗法罪的眾生能回心懺悔,也不是不加攝受。大師在《法事贊》中說:“以佛願力,五逆十惡,罪滅得生。謗法闡提,回心皆往。”

益西彭措堪布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講記

~祕密主~
========================     

謗過法的人還有沒有希望往生極樂? 益西彭措堪布開示
慈誠羅珠堪布:無間罪和謗法罪必須通過其他方法才能懺悔清淨

《佛說阿彌陀經》是往生淨土最重要的一部經典,其中講了往生極樂世界需要遠離兩個違緣,具足四個因素。

 需要遠離的兩個違緣是什麼呢?《佛說阿彌陀經》中講道:第一是五無間罪;第二是謗法、舍法罪。除了這兩種罪業以外,其他如殺、盜、淫、妄等等所有罪業,都不會障礙往生極樂世界。為什麼呢?因為,這些罪業雖然也很嚴重,但我們對阿彌陀佛的信心和對極樂世界的嚮往之心,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功德,以此功德就能消除這些罪障;而上面所說的兩個違緣卻是極其嚴重的罪業,必須通過其他方法才能懺悔清淨。
   
 一個違緣是謗法或舍法罪。它有很多種,其中最嚴重的,是指妄說不存在因果、輪迴,無所謂善惡報應,也沒有西方極樂世界等等;簡單地說,就是認為佛教所講的都是虛假的、欺騙人的。若這樣想就是舍法,這樣說就是謗法,這是最嚴重的。假如我們曾經有過這種想法或說法,就一定要勵力懺悔,使其清淨。
 
 另外一個違緣是五無間罪。五無間罪雖然有五種,但其中惡意出佛身血(此處所說的「佛」,是特指釋迦牟尼佛之類的,以教主身分出現的佛,而不包括其他佛的殊勝化身。)與破僧和合(特指令僧眾背離釋迦牟尼佛,在佛與僧眾之間搞分裂的行為,不包括破壞普通僧眾之間團結的挑撥離間的行為。)這兩種,現在不會發生了。當前有可能違犯的,是弒父、弒母與殺死阿羅漢這三種罪業。

 一般的人都很清楚,自己有沒有故意殺死親生父母(如果不是故意,就不是無間罪)。至於殺死阿羅漢的罪業,我們也可以通過推理得知:因為阿羅漢是人或天人的身分,如果沒有殺死過人,就不可能殺死阿羅漢。

 現在墮胎的事常有發生,於是有人會問:被墮胎的胎兒當中會不會有阿羅漢呢?這是不可能的。因為阿羅漢是在現世當中修出來的,他證悟之後,就不會再投生。這一點不像菩薩,胎兒當中可能會有菩薩,卻不會有阿羅漢。因此可以排除因墮胎而殺死阿羅漢的可能性。

 而故意殺人的情形是很少的,因此如果沒有殺過人,即可確定沒有殺死過阿羅漢。通過如此觀察,可以清楚地了知自己這一生當中是否造過五無間罪。那麼我們上一世有沒有造過五無間罪呢?

 在上一世,我們應該是沒有造過五無間罪,即使造過也已經清淨了。要是上一世造了五無間罪而沒有懺悔清淨,這一世就絕對不可能獲得人身。因為造五無間罪的人在死亡的當下,可以不經過中陰而直接墮入無間地獄,而不會有其他的投生機會。

 將以上罪業都一一排除後,我們要特別留意的,就是謗法和舍法的罪過。

 學佛以後我們肯定沒有造過最嚴重的謗法或舍法罪,而以前是否造過就說不清了;對我們來說,最易造作的是較細微的謗(舍)法罪。

 一種比較容易發生也比較危險的情況,是佛教內部不同教派之間相互詆毀。比如:學顯宗的人認為密宗不是佛陀宣說的,是邪教,並數落密宗的種種不是;或者學密宗的人認為顯宗低劣,修學顯宗得不到佛的果位等等;還有學藏傳佛教的人誹謗漢傳佛教,學漢傳佛教的人又誹謗藏傳佛教;另外,因為藏傳佛教內部有不同的教派和傳承法脈,有些人就以世俗的淺陋眼光去看待這些教派,在這樣的基礎上,以貪、瞋、痴為起因,相互之間進行爭論和誹謗。這些都是謗法或舍法。

 佛陀在經中還講到另一種更細微的謗法,即認為八萬四千法門當中,有些法好,有些法不好,這樣的分別念,也叫作謗(舍)法。

 那麼,應該如何看待各種不同的法門?八萬四千法門是不是同一個層次呢?層次是不一樣的,但層次的不同並不代表法的好壞。就像小乘的一切有部,雖然從層次的角度來說沒有密宗的法高,但有些人只能用這樣的法來度化,而不能以大圓滿等其他方法去度化。對於這些人而言,一切有部的法就是最殊勝的。為了適應每個人的根基,就需要各種各樣的法門,所以,對任何一種法,我們都不能輕視或誹謗。

 這是比較細微也比較容易犯的謗法罪。

 西藏有些學者,執持片面的門戶之見,喜歡議論自他教派的長短;漢地有些格魯巴、寧瑪巴的追隨者,也愛談論這種是非,這種人還不在少數。

 現在幾乎每個城市的佛教徒都分成了好幾派,相互之間不能團結友愛,卻喜歡去比較各自上師的好壞、傳承的清淨與否……,很多人因此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這就是謗法的罪過。所以上述這些行為是很危險的,我們絕對沒有必要去爭強好勝。

 自己想修哪一個法就修哪一個法,無論是在顯宗或密宗,漢傳佛教或藏傳佛教,或者是寧瑪巴、格魯巴之間都可以作選擇,這是個人的自--由。選擇的時候,還是需要先觀察,再修學。即使修不了其他的法,也絕不能對它們持有任何成見。

 對所有佛法,我們都要有恭敬心;凡是修行人,就一定要團結。如果所有的修行人都團結起來,定能成辦廣大的弘法利生事業。反之,經常進行無意義的爭論,造成派系林立的局面,會使一些本來就很缺乏真實佛法的小城市,更難受到珍貴的佛教教育,這都是自己造作違緣的結果。這種糟糕的情況在漢地比較多。

 我們一定要斷除這些壞習氣,雖說不一定要依止所有的上師,也不一定要修所有的法,自己選擇一個法就可以了,但必須對所有的佛法都有恭敬心,對所有的上師和出家人也應如此,這是作一個佛教徒的最基本的原則。

 很多地方的人作不到這一點,這和他們沒有系統化地接受過這種珍貴的佛教教育有關。若沒有受過這樣的教育,就會以世俗的眼光去看佛法,而用世俗的眼光所能看到的,也是非常世俗的東西!

 以上所講,是非常細微、十分危險、也極易造作的罪業,可是這些罪障是可以清淨的。以前法-王如意寶廣弘淨土修法的時候,首先就要求我們通過簡單的金剛薩埵修法──念誦十萬遍的百字明,或念誦四十萬遍的金剛薩埵心咒「嗡班雜薩埵吽」,來斷除這些違緣。  
~祕密主~


——節錄自 慈誠羅珠堪布《阿彌陀佛修法》

極樂淨土文章及開示.pn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祕密主 的頭像
    祕密主

    祕密主的部落格

    祕密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