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樂世界的邊地疑城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大安法師
居士:請問法師《無量壽經》中所說的邊地疑城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法師:邊地疑城是一個比喻的說法,不要理解為西方極樂世界的旁邊有一個真實的城存在。“邊地”是八難中聞不到佛法的地方,稱之為邊地。“疑城”亦指往生者夾雜疑心求生到極樂淨土,住在由識心所變現出來的城中,不能見聞佛法僧三寶,由此喻稱為邊地疑城。
漢譯《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載,中輩和下輩都有邊地疑城。比如有人曾經相信念佛法門,也至少有過一日一夜的念佛功夫,然而中途他懷疑、後悔了。由於生起了疑障,便把其他的煩惱也激活了,甚至他連世間的善惡、因果報應也不相信了,於是便在五欲六塵中隨波逐流。就這樣的一個眾生,臨命終時,按他自己的業力來說,決定要墮三惡道的,但阿彌陀佛大悲願力不捨任何一個眾生,阿彌陀佛便在他的夢中示現淨土的依正莊嚴。雜疑的眾生在夢中見到佛的顯現,頓然又歡喜又後悔。歡喜的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真的存在,如果我當時沒有後悔的話,那多好啊!他就帶著這一念後悔的心接續念佛,也能夠蒙阿彌陀佛慈悲願力加持帶業往生。
由於他有懷疑,他會往生到西方淨土的界邊,自然看到一座縱廣約兩千里的七寶城,心裡便大歡喜,止其城中,則於七寶水池蓮花中化生。應念而生種種資生用具,快樂如忉利天人。然於城中不能得出,亦不能見佛聞法。由不能見三寶,故類似於生到邊地。然邊地疑城乃往生者唯識心變現出來的,亦在西方極樂世界的本土。住在邊地疑城時,阿彌陀佛仍然放光加持疑城的人。邊地往生者透過佛光來反省自己見不到佛、聞不到法、見不到菩薩聲聞僧的原因,乃是自己有懷疑,由此生起慚愧、懺悔心。懺除疑根,便從疑城出來,見阿彌陀佛了。可見,生到邊地疑城乃疑根所致。在疑城最遲五百年便可出來。這是屬於修中輩與下輩之淨業,因為在修行過程中夾雜疑心所致。
怎樣才能生生世世都不墮落,是否要證菩薩果位?
居士:今生有幸聞到佛正法,遇到善知識,發大菩提心,依法修行,信念堅定。我想生生世世都能聞佛正法,遇到善知識,不忘失菩提心。怎樣才能生生世世都不墮落,是否要證菩薩果位?
法師:古語云: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淨土難信。今生已經聞到佛法,尤其聞到念佛往生一法。我們心向所指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再有在這個世間的所謂生生世世之事。如果今生不能往生淨土,下一輩子保持人身都難。得到人身要持好殺、盜、淫、妄、酒五戒,這五戒相當於儒家的仁、義、禮、智、信五常。試問這五戒五常我們能做到多少呢?做得有欠缺,那就保不住人身,誠如佛所懸記,“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因為得人身要靠自己的善業力,所以很難。而往生淨土則是靠阿彌陀佛願力加持而成就的。所以轉生保住人身比往生淨土難。是故印祖開示:“修淨土人,斷斷不可求來生人天福樂,及來生出家為僧,一聞千悟,得大總持等。若有絲毫求來生心,便非真信切願,便與彌陀誓願間隔,不能感應道交,蒙佛接引。”唯有成就往生淨土,才能入不退轉位,然後以神通妙用,分身他方世界,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很快圓滿普賢十大願王,快速圓成大乘的佛果。這樣一生圓成佛果,才是一了百當之智舉。
東林寺為什麼特彆強調計數念佛
居士:東林寺作為淨宗第一祖庭,似乎特彆強調計數念佛,譬如百萬佛號閉關、“五·一”佛七、“十·一”佛七以及每日念佛規定數量,不知有何依據?
法師:計數念佛方法乃中國淨宗祖師的傳承,這是針對眾生心性特點來施設的。由於我等凡夫妄心波動大,又有與生俱來放逸懈怠的積習,而且初心念佛易生厭倦,常常會為自己不想念佛的懶惰而找種種的藉口。由此就得對症下藥,規定一個數量,就像給小學生布置家庭作業,如果不完成,第二天就要罰站。這樣強制性地規定數量,或能令念佛漸上軌道。
另外,這也是念佛功夫的必經階段,以數量求質量。如果沒有一定的念佛數量,想要臻入清淨念佛境地是不可能的。心是否清淨,不必顧及,你就注重自己念佛的數量。在一百萬的數量裡面,也許不期然地會有若干句比較清淨的佛號。這是水到渠成,無心而得的。所以宜注重計數念佛。
古人對每日念佛數量的規定或3萬,或5萬,或7萬,或10萬。底數是3萬,可見古人辦道之篤實。現在我們根器陋劣,又生存在這個忙碌的競爭社會,所以我們提倡每日念佛的底數是1萬。如果1萬佛號都不能保證的話,就很難說是真念佛人了。1萬聲佛號約兩小時能念完。一天24個小時,再忙碌兩個小時總是能抽出來的。
另外,東林寺為了方便上班的淨業行人念佛,特地在五一、十一兩個黃金周組織佛七,兩年來效果良佳。制度化的每月十天百萬佛號以及晝夜經行念佛,亦令全國各地同仁頗得法益。淨土法門貴在信願行統一,以平實的念佛行持落實信願、增上信願,並由此令念佛功夫更為純熟,良性互動。東林祖庭願為十方淨業行人提供服務,同登極樂,共證真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