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佛之「十想論」評說 作者:常靜
在 《彌勒下生經》中,彌勒菩薩在下生人間成佛之後,在彌勒第三會時,有釋迦佛之九十二億阿羅漢弟子跟隨彌勒佛聽法。此時的釋迦佛的弟子都稱為慈氏弟子。這 時,彌勒佛與諸大弟子講說了“十想”之法,要求諸大弟子遵照而行。彌勒佛的這十種觀想包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對我們現代的修行者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現就彌 勒“十想”略作解說如下。
彌勒佛在對弟子們講說“十想”時,《彌勒上生經》中是這樣說的:
爾時,彌勒與諸弟子說法:“汝等比丘!當思惟無常之想、樂有苦想、計我無我想、實有空想、色變之想、青瘀之想、膨脹之想、食不消想、膿血想、一切世間不可樂想。所以然者,比丘當知此十想者,皆是過去釋迦文佛為汝等說,令得盡有漏,心得解脫。”
彌勒佛勸說弟子們要經常念及“十想”,主要目的是要弟子們應當知道人生在世,不要過分留戀世間的一切。因為,人間世事無常、苦樂無常、生死無常,人世間即使有值得人回憶的樂趣,也是短暫的,說到底,世間沒有永恆的樂趣可言。
彌勒佛首先告訴弟子們應當常作“無常之想”, 意在告訴我們,世間的榮華富貴、高官厚祿、美好時光乃至珍貴的生命等,都是變化無常的。官位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都是令人嚮往的,沒有官位的人常常會投機 鑽營謀得一官半職,而當他們得到了夢寐以求的官位之後,又會利用手中的權利,欺壓良民,還有的甚至是以權謀私,大行貪污受賄之事,等到有一天東窗事發,只 落得一個階下囚的可悲下場,有的甚至還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真是得不償失。這樣的人在生活中不勝枚舉,諸如,胡長清、成克傑、王懷忠、陳良宇等人,都是 其中的典型代表。即使不是因為工作作風腐敗而丟官,在這個“有能則上,無能則下”的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官位的經常變化不定,有升有降也是尋常之事。
時 光如梭,也是流逝無常的。我們常常會感歎,我們一天還沒有做什麼事的時候,一天時間已經匆匆而去。人從少年到青年乃至老年,雖然是幾十年的光景,總還是覺 得時光還是如此的短暫易逝。我們常常會看到在我們周圍有許多還在讀中學的孩子,幾年不見,有的已經參加工作,成家立業了。時光總是這樣的無情,我們常常會 覺得在不經意間,已經過去了多年的時光。我們都會有這樣的記憶,也都會很自然的回憶起兒時的許多滑稽可笑的事情,總覺得那些孩提時代發生的事情是那麼清晰 地映現在自己的頭腦中,仿佛剛發生過一樣。可是,轉瞬之間就已經過去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所以,先秦時期的思想家孔子曾在河邊說,時間就像河中的流水一 樣,沒有一刻停息的時候。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我們每個人只有一次。對於寬廣的宇宙來說,人的生命也是無常的。人生的壽夭窮通時時 與我們每個人相伴。在我們周圍,常常會見到少年夭折的、中年喪偶的、老年喪子的人,在我們的生活中,人生的不幸隨時都可能奪去一個人的生命。天災人禍、貧 窮疾病、意外事故、見義勇為等都有可能瞬間吞噬一個人的生命。在年初發生的五十年一遇的罕見雪災中,有一千多名群眾在雪災中喪生,還有一些人在因雪災造成 的交通事故中失去了生命,另有幾位電工在工作中殉職。在2007年度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中,有一位因為營救落水女青年而犧牲的軍官孟祥斌,成為影響整個金 華市的英雄,在他火化那一天,金華市為他送別的群眾有十萬多人,交通也為之堵塞。這些年輕的生命,在剛才還在有說有笑,頃刻之間就與家人陰陽兩隔,給活著 的親人留下了永遠的傷痛。
彌勒佛說的第二想是“樂有苦想”。每個人的一生有春風得意的順境時刻,也會有山窮水盡的無奈之時。一個人總是在這種苦樂參半中度過自己的人生時光。
有 則《塞翁失馬》的寓言故事說,有一個塞翁家的馬不知什麼原因在放牧時因迷路弄丟了。鄰居們得知這一消息以後,紛紛表示惋惜。可是塞翁卻不以為意,他反而釋 懷地勸慰大夥兒:“丟了馬,當然是件壞事,但誰知道它會不會帶來好的結果呢?”果然,沒過幾個月,那匹迷途的老馬又從塞外跑了回來,並且還帶回了一匹胡人 騎的駿馬。於是,鄰居們又一齊來向塞翁賀喜,並誇他在丟馬時有遠見。然而,這時的塞翁卻憂心忡忡地說:“唉,誰知道這件事會不會給我帶來災禍呢?”塞翁家 平添了一匹胡人騎的駿馬,他的兒子喜不自禁,於是就天天騎馬兜風,樂此不疲。終於有一天,兒子因得意而忘形,竟從飛馳的馬背上掉了下來,摔傷了一條腿,造 成了終生殘疾。善良的鄰居們聞訊後,趕緊前來慰問,而塞翁卻還是那句老話:“誰知道它會不會帶來好的結果呢?”又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中原,邊塞形勢驟 然吃緊,身強力壯的青年都被征去當了兵,結果十有八九都在戰場上送了命。而塞翁的兒子因為是個跛腿,免服兵役,所以他們父子得以避免了這場生離死別的災 難。
人生就像“塞翁失馬”一樣,在歡樂時應當防止樂極生悲,在磨難時應當念及否極泰來。
彌勒佛所說的第三想是“計我無我想”。 所謂“計我無我想”就是在修學過程中,不要執著於我,要知道我只是一個假名的存在,最終還是要消亡。我們活在世上,對人對事作適當的計較是可以的,但不能 處處都為自己的私利打算,因為我們活在世上,不僅要為自己考慮,還應當為別人著想。人世就是一個因各種關係結成的集合體。如果你不顧別人的利益,處處只為 自己打算,那就會損害別人的利益,這樣的人就會受到別人的厭棄。所以,我們在這個塵世上,應當將名聞利養等東西看得淡一些。要知道,無論你擁有再多的財 富、再高的名聲和地位,最後都將隨著生命的終結而消失,沒有一樣是屬於你自己的。著名的羅馬人凱撒大帝,威震歐亞非三大陸,臨終告訴侍者說:“請把我的雙 手放在棺材外面,讓世人看看,偉大如我凱撒者,死後也是兩手空空。”由此看來,世上根本沒有一個永久的我存在,人不要太為自己打算,有時也要多替別人考慮 一點。
彌勒佛所說的第四種想是“實有空想”。“實有空想”告訴人們,世間的萬物沒有一個永恆的存在, 現在存在的事物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最後消亡。之所以現在存在只是假名的存在,最終都會歸於虛無。彌勒佛之所以這樣勸誡弟子們作這種觀想,是為了去除弟子 們的貪心和執著。因為一般的人都會貪求自己喜愛的東西,比如錢財、美色、古玩等東西。沒有擁有的東西在貪心的驅使下總想擁有,已經擁有的東西還貪多勿得。 殊不知,錢財美色等東西並不能完全使人生活得快樂,反而會使人為物所累,有的時候甚至還會發生一些因為錢財給自己帶來殺生之禍的事情發生。近年來,時常聽 聞一些富翁全家被一些暴徒劫財而殺人滅口,我們在為這些醜惡事件感到惋惜的同時,不能不引發對因擁有過多財富遭致禍患的反思。
彌勒佛的 “實有空想”在勸誡人不要貪心的同時,還告訴我們不要吝嗇。因為一切實有的東西都要消亡,即使你不吃不喝,過分吝嗇的守護著自己苦心經營所得到的東西,最 後,一旦你身死命終,絲毫帶不走一分半文。與其這樣,倒不如適當地享受自己的生活,行有餘力,還可以施捨家財幫助別人。這樣與人與己都是有利的。
彌勒佛向弟子所說的第五直到第九想闡述的是老病死的慘狀。
其中的“色變之想”是讓我們時常想到那些生病之人,他們由過去的充滿活力的人,一變而成為容顏消瘦、面色變黃、有氣無力的人。
“青瘀之想”是讓弟子常想病重之人,他們因為疾病的折磨,身體多處充滿了病變以至於原本富有彈性是肌膚也出現了青瘀的斑塊。
“食不消化想”是讓人時常想念那些被病痛折磨的人,他們雖然很想吃可口的飯菜,只是因為自己疾病纏身,入口的食物馬上又返回來,看著自己想吃的食物卻無法下嚥,那可是人間無可奈何的事情。
“膨脹之想”是讓諸佛子常常想到那些病入膏肓的人,身體到處出現浮腫膨脹的不堪入目的慘像。
至於“膿血想”是令人時常想念那些病重和病死之人,他們在死後膿血滿地,慘不忍睹。
彌勒佛之所以讓弟子們作這幾種與病、死有關的觀想,是為了令弟子們常常想到生命的脆弱和疾病的痛苦,讓弟子們生起厭離娑婆世界的心,並且充分珍惜和利用好人生,努力修持,以期早日往生彌勒內院。
彌勒佛向弟子們講述的第十想是“一切世間不可樂想”。 彌勒佛認為,人世間雖然也有一些在普通人看來比較快樂的事情,但這些歡樂與兜率淨土的歡樂相比,還是短暫和無常的。這種樂趣是虛幻不實的,歡樂之後常常會 伴隨著更多的痛苦。譬如一些貪財之人為追求財富而失去了健康;好色之徒因貪圖欲樂而沾染上無法治癒的風流病;有些追求虛名浮利的人雖然挖空心思求得了暫時 的名利,但一不小心又弄得身敗名裂。世間之樂說到底還是不究竟的,有時還會轉瞬既逝。所以彌勒佛讓弟子們不要貪圖世間之樂,因為世情少一分,道念就會增長 一分,修行的成就就會更大一些。
彌勒佛在成佛之後舉行的龍華三會的第三會上勸誡眾弟子要在修行生活中時常憶念以上“十想”,是為了讓眾弟 子們經常思維世事無常、苦樂無常、生命無常的道理,從而讓他們不去眷戀人間的小樂,而發願精進修持,最終得到大解脫。現代的佛子如果在日常修行中能夠經常 觀想這“十想”,相信會更有助於道業的成就。
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