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翡翠知識] 翡翠的形成
{文玩玉軒}
翡翠是如何形成的?
民間有很多神奇的傳說;地質學家以前一直把它看成一個謎,曾有人認為翡翠與鑽石一樣,都是在地殼深部幾千度高溫,高壓條件下結晶形成的,其實不然;美國不少地球物理學家在實驗室做了大量的仿真實驗,再結合世界各地發現翡翠礦床的實際情況,他們認為,翡翠並不是在高溫情況下形成的,而是在中─低溫條件下在極高壓力下變質成因的。
緬甸聯邦政府每年舉辦一次翡翠拍賣會,吸引了不少買家。
日本東北大學砂川一郎教授在《話說寶石》(1983年出版)一書中,更具體指出翡翠是在一萬個大氣壓和比較低的溫度(200 - 300oC )下形成的。我們知道地球由地表到深部,越往深處溫度越高,壓力也越大。但翡翠既是在低溫高壓條件下結晶形成,當然不可能處於較深部份,那麼高壓究竟從何而來呢?
這高壓是由於地殼運動引起的擠壓力所形成的,現已獲得證實,凡是有翡翠礦床分布的區域,均是地殼運動較強烈的地帶。
還有另外一個因素是:凡發現有翡翠形成的地方均有含鈉長石的火成岩侵入體(中─基性岩)。鈉長石的化學成份為 NaAlSi3O8,所以可以推測翡翠是在中─低溫、高壓條件下由含鈉長石的岩石去硅作用而形成的。
PS:
三大岩類:岩漿岩、變質岩、沉積岩。翡翠肯定是變質岩,首先不能是岩漿的直接產物,至於成因應該是多期次的變化,岩漿在噴出時與圍岩有接觸變質的過程,形成了翡翠原礦,然後在後期區域動力變質高壓的作用下重結晶形成。個人想象,沒看過產地的區域地質圖。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