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西方三聖像.勸一切眾生願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國六時禮讚偈

 

 


~祕密主~.PNG

西方三聖像.勸一切眾生願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國六時禮讚偈

西方三聖像.勸一切眾生願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國六時禮讚偈


謹依《大經》及龍樹、天親、此土沙門等所造《往生禮讚》,集在一處,分作六時。唯欲相續、系心,助成往益;亦願曉悟未聞,遠沾遐代耳。何者?

第一謹依《大經》釋迦及十方諸佛讚嘆彌陀十二光名,勸稱、禮,念定生彼國,十九拜,當日沒時禮。

第二謹依《大經》,採集要文以為禮讚偈,二十四拜,當初夜時禮。

第三謹依龍樹菩薩願往生禮讚偈,十六拜,當中夜時禮。

第四謹依天親菩薩願往生禮讚偈,二十拜,當後夜時禮。

第五謹依彥琮法師願往生禮讚偈,二十一拜,當晨朝時禮。

第六沙門善導願往生禮讚偈,謹依十六觀作,二十拜,當午時禮。

問曰。今欲勸人往生者,未知若為安心、起行、作業,定得往生彼國土也?

答曰。必欲生彼國土者,如《觀經》說者,“具三心必得往生。”何等為三?

一者至誠心,所謂身業禮拜彼佛、口業讚嘆稱揚彼佛、意業專念觀察彼佛,凡起三業,必須真實,故名至誠心。

二者深心,即是真實信心,信知自身是具足煩惱凡夫,善根薄少,流轉三界,不出火宅;今信知彌陀本弘誓願,及稱名號,下至十聲一聲等,定得往生,乃至一念無有疑心,故名深心。

三者回向發願心,所作一切善根悉皆回願往生,故名回向發願心。

具此三心,必得生也;若少一心,即不得生。如《觀經》具說。應知。

又如天親《淨土論》雲,若有願生彼國者,勸修五念門。五門若具,定得往生。何者為五?

一者身業禮拜門。所謂一心專至,恭敬合掌,香華供養,禮拜阿彌陀佛。禮即專禮彼佛,畢命為期,不雜余禮,故名禮拜門。

二者口業讚嘆門。所謂專意讚嘆彼佛身相光明、一切聖眾身相光明,及彼國中一切寶莊嚴光明等。故名讚嘆門。

三者意業憶念觀察門。所謂專意念觀彼佛,及一切聖眾身相光明、國土莊嚴等,如《觀經》說,唯除睡時,恆憶、恆念、恆想、恆觀此事等。故名觀察門。

四者作願門。所謂專心若晝、若夜,一切時、一切處,三業、四威儀所作功德,不問初、中、後,皆須真實心中發願願生彼國,故名作願門。

五者回向門。所謂專心若自作善根,及一切三乘五道一一聖凡等所作善根,深生隨喜,如諸佛菩薩所作隨喜,我亦如是隨喜,以此隨喜善根及己所作善根,皆悉與眾生共之回向彼國。故名回向門。又,到彼國已,得六神通,回入生死,教化眾生,徹窮後際,心無厭足,乃至成佛,亦名回向門。

五門既具,定得往生。一一門,與上三心合,隨起業行,不問多少,皆名真實業也,應知。

又勸行四修法,用策三心、五念之行,速得往生。何者為四?

一者,恭敬修。所謂恭敬禮拜彼佛及彼一切聖眾等,故名恭敬修;畢命為期,誓不中止,即是長時修。

二者,無余修。所謂專稱彼佛名,專念、專想、專禮、專贊彼佛及一切聖眾等,不雜余業,故名無余修;畢命為期,誓不中止,即是長時修。

三者,無間修。所謂相續恭敬禮拜、稱名、讚嘆、憶念、觀察,回向發願,心心相續,不以余業來間,故名無間修;又,不以貪瞋煩惱來間,隨犯隨懺,不令隔念、隔時、隔日,常使清淨,亦名無間修;畢命為期,誓不中止,即是長時修。

又,菩薩已免生死,所作善法回求佛果,即是自利;教化眾生盡未來際,即是利他。然今時眾生悉為煩惱系縛,未免惡道生死等苦,隨緣起行,一切善根具速回願往生阿彌陀佛國;到彼國已,更無所畏,如上四修自然任運,自利利他無不具足。應知。

又,如《文殊般若》云:明一行三昧,唯勸獨處空閒,舍諸亂意,系心一佛,不觀相貌,專稱名字,即於念中得見彼阿彌陀佛及一切佛等。

問曰。何故不令作觀,直遣專稱名字者?有何意也?

答曰。乃由眾生障重,境細心粗,識颺神飛,觀難成就也。是以大聖悲憐,直勸專稱名字,正由稱名易故,相續即生。

問曰。既遣專稱一佛,何故境現即多?此豈非邪正相交、一多雜現也?

答曰。佛佛齊證,形無二別。縱使念一見多,乖何大道理也!

又,如《觀經》云:佛勸坐、觀、禮、念等,皆須面向西方者最勝,如樹先傾倒必隨曲。故必(按:意若)有事礙不及向西方,但作向西想亦得。

問曰。一切諸佛三身同證,悲智果圓,亦應無二。隨方禮念,課稱一佛,亦應得生。何故偏嘆西方,勸專禮念等?有何義也?

答曰。諸佛所證平等是一,若以願行來收,非無因緣;然彌陀世尊本發深重誓願,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等,以佛願力易得往生。是故釋迦及以諸佛勸向西方,為別異耳;亦非是稱念余佛不能除障滅罪也。應知。

若能如上念念相續,畢命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無外雜緣得正念故,與佛本願得相應故,不違教故,隨順佛語故。

若欲舍專修雜業者,百時希得一二,千時希得三五。何以故?乃由雜緣亂動失正念故;與佛本願不相應故;與教相違故;不順佛語故;繫念不相續故;憶想間斷故;回願不殷重真實故;貪瞋諸見煩惱來間斷故;無有慚愧懺悔心故——懺悔有三品,一要、二略、三廣,如下具說,隨意用皆得——又,不相續念報彼佛恩故;心生輕慢,雖作業行,常與名利相應故;人我自覆,不親近同行善知識故;樂近雜緣,自障、障他往生正行故。

何以故?余比日自見聞諸方道俗,解行不同,專雜有異,但使專意作者,十即十生;修雜不至心者,千中無一。此二行得失如前已辨,仰願一切往生人等善自思量,已能今身願生彼國者,行住坐臥必須勵心克己,晝夜莫廢,畢命為期。上在一形,似如少苦,前念命終,後念即生彼國,長時永劫常受無為法樂,乃至成佛不經生死,豈非快哉!應知。 

極樂淨土文章及開示.pn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祕密主 的頭像
    祕密主

    祕密主的部落格

    祕密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