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誰是外道?

 

 

 

認識附佛外道.JPG

0.jpg

凡是皈信佛法,依止善知識者,再沒有必要去修學外道宗派。佛弟子們在對聖典生不起歡喜心、上師開示聽不懂、真實義也證悟不了的時候,應當深深地懺悔,虔誠地祈禱,求上師三寶賜予加持令自心增上殊勝的智慧。---索達吉堪布

《優婆塞戒經受戒品》: "若歸佛已。寧捨身命終不依於自在天等。若歸法已。寧捨身命終不依於外道典籍。若歸僧已。寧捨身命終不依於外道邪眾。"


《大乘修行菩薩行門諸經要集》卷中:

"復次世尊。若修行菩薩。習學世間外道疏論。捨棄大乘深義。讚揚外道所說。若見有人明閑外論。樂說聽聞稱美為德。是時會中有諸天眾。心樂聽聞大乘法故。來赴道場。既聞所說外道疏論。心生懊惱而還本宮。發如是言。此善男子今已滅法如來善教。

如是修行菩薩於法棟梁。何故翻教世間外論。樂戲論故。棄舍大乘。何以故。

諸佛如來為甚深法故。成等正覺。不因世俗外道戲論。成就菩提。世尊。是等修行菩薩。學說外道種種言論。而乃覆藏如來佛法。

如是之人於佛法化成等正覺專行斷滅。世尊。此是修行菩薩第九障覆蓋甚深佛法讚揚外道戲論魔鉤。"


《佛說除蓋障菩薩所問經卷第四》:

" 謂若菩薩於一切處。常離惡知識亦不至惡國。復不親近修習外道典籍。於一切處而常遠離世間利養供給等事。及余煩惱等障菩提道者而悉除遣。即起對治破壞之法。是為菩薩善能遮止魔業。"

多識仁波切《愛心中爆發的智慧》

現在國內外有些人解釋般若學,特別膚淺,望文生義,不是從全面的般若的根本上來解釋,自相矛盾,摻上一些世俗學說,認為自己懂得儒家,道家,雜家,炫耀自己的學問,實際上正好離開了佛法。

 佛學就是佛學,既不是哲學,也不是科學,也不是儒學,道學,雜學什麼的,它有一整套自己的理論思想體系,不需要藉助別的東西來解釋,也不允許混雜,應該嚴格地按照佛典來解釋。不能把佛學講成大雜燴,這樣真的東西都沒有了。

我看了國內外一些解釋《金剛經》。《心經》的書都沒有從整體,從般若的思想願義上來解釋,僅從字面的意思來解釋,看了以後給人的印象是矛盾百出。

學習般若經,首先需要弄清楚真諦,俗諦,人無我,法無我這些基本概念,否則就搞不清什麼是“空”,什麼是“有”,什麼是“我”,什麼是“無我”,這類最基本,也最容易產生誤解的問題。


現在研究佛法的人很多,有些人對佛法隨便解釋。

護持正法,破除邪說是佛家的神聖職責。

講佛法必須按照佛法的本義來講,不能摻雜自己的見解,世俗之法可以根據自己的見解來隨便講,佛法不能。因為我沒有成佛,我就不知道般若正見,就沒有資格隨便講。

索達吉堪布《格言寶藏論》

不具善根又沒有智慧的人對佛菩薩甚深的經論教典不會產生絲毫的興趣。沒有見解的修行非常危險,極易使行者墮入外道修法。

如修學外道教法,令身感受無益苦行,或損他以利己等,如是劣事必種惡因而結苦果,同時也是永遠不能成功之事,即依外道邪法不能得到究竟的解脫,所以這些行為全是蠢人之舉。

所以,凡是皈信佛法,依止善知識者,再沒有必要去修學外道宗派。

否則就象愚人在具足八種功德的恆河岸邊再挖掘一口鹽水井以求解渴一般。

佛弟子們在對聖典生不起歡喜心、上師開示聽不懂、真實義也證悟不了的時候,應當深深地懺悔,虔誠地祈禱,求上師三寶賜予加持令自心增上殊勝的智慧。

索達吉堪布[量理寶藏論 第五品 ]:

 一般來講,正見習氣比較重的,他對佛陀和高僧大德(包括上師)所講的法,一個一個地都能接受,覺得與自己的心特別貼切、特別吻合,有這樣的感覺;從旁生或者外道當中,轉世來的外道“活佛”,他們在即生當中,即使是對佛陀所說的教言,也經常懷疑,覺得這也不對、那也不對,這跟前世的習氣有很大關係。要讓他真正講出一種過失,他也說不出來,這一點我們也非常清楚。真正讓他說出一個理由,他更說不出來。但平時,心裡總覺得:這個也不對,那個也不對。這就是所謂的業力深重。


聖嚴法師著《明日的佛教》---誰是外道?:

談這個題目,不是想排斥誰,只是就佛法的觀點,說明內外之別。

本來佛法從人乘到佛乘,就分出了五個層次。所謂外道,從佛乘的觀點看來,其餘皆為外道;從菩薩的角度來說,小乘以下就算是外道了。但內外道境界固然有高下差別,就權宜方便而言,外道卻也有其一定的地位及必然的價值。


一貫道算是外道嗎?從理論上看,它標榜積聚功德以返回理天,以及崇拜無極老母或無生老母的神我思想,是屬於天道的層次。僅就小乘的標準來看,它已是不折不扣的外道之流了。

外道儘管是外道,只要不破壞善良的風俗及人間的道德,它們也能安撫疲憊空虛的人心,卻是不爭的事實。

至於外傳一貫道裸體膜拜、妨害治安、政治企圖等怪異行徑,本屬於宗教理論社會化後產生的偏差現象,就是有,也不勞佛教徒據為抨擊的焦點。問題是在於惡紫亂朱紅,鄭聲亂雅樂,一貫道所解釋的任何一本佛經,總不離三期末劫,「暗度」賢良,靈台玄關,無極理天等一貫大道理,顯處隱,隱處顯,說得神秘兮兮,詭詭異異,結果所有經典都成了一本經典,五乘的精神不見了,小乘以至佛乘的路途,全給截斷。

為此,所以我們要分清楚河漢界,讓佛法的歸佛法,外道的歸外道,外道不是佛法,佛法也不是外道,切莫青菜蘿蔔豆腐一鍋熬。


而自許為正統佛教的信徒呢?

近年來,由於外道傳播極廣極快,隨之亦有不少外道進入佛教,也有佛教中人兼修外道法,他們仍名為修持並弘揚佛法,開展的結果,佛教本身也被外道的漩渦所困。

有些人,憑著鬼神感應、禪定經驗及咒力加持,產生了或大或小的神通力量。從而不斷宣傳自內證的神秘經驗,以自內證的體驗解釋佛法,或竟以為自內證的經驗超過佛法。

這種人,通常由感應神鬼的力量,促使他自我的慢心和信心堅固,並能表現出若干實際的感通和靈驗,以吸引廣大的信徒。但究其終極,他們並未脫離驕慢、狂傲、貪染、愚痴的鬼神習性,所以仍是外道。

佛法從來以聖言量作為依準,是說明諸行無常、諸法無我、諸受是苦、涅槃寂靜的智慧之學。

口說修持佛法,卻強調神通的奇幻、神鬼的靈應、即刻開悟、即身成佛,絕非純粹的佛法,若以邪淫殺生為究竟解脫及自利利他的行徑,則更與正信的佛教背道而馳了。偏離了佛法的常軌,且以外道之論點解釋佛法,早已使得佛法變成外道了。


一貫道等固然是外道,有形的外道不足畏,佛教徒中僧俗四眾的若干人士也成了外道,該怎麼辦呢?

佛法與外道

外道的意思可有兩種,一是心外求道,稱為外道,這和佛法向心內求道,稱為內學,是相對的名詞;另一種是佛法之外的一切宗教哲學,稱為外道。

在佛陀時代,這個名詞並不含有褒貶的意思,只是把佛法與外道的界限分清。本來,一切法都是佛法,佛說:「眾生是諸佛心內的眾生。」所以不應該有內外之分,釋迦世尊也沒有針對著外道作指責和批評,並且允許學了佛的人,仍可對外道做供養。

不過,對於剛剛學佛或正在學佛的人,如果內外不分,那就無法成就佛道,也無法體驗一切法都是佛法,甚至學了外道法,轉過來毀謗佛法、破壞佛法。

所以,到了部派佛教時代,以及印度大乘各宗諸大論師時代,「破外道」這個名詞,即成為諸部論書的主要重心之一。

最近美國西岸的中國人社會裡,由於新移民的不斷涌到,國內各種五花八門的宗教,也都到了美國西岸,這是好現象,使各種不同因緣的人,能夠接觸到各種不同需要的信仰。

但是,也有教內的人士,為此情形擔心,認為外道猖獗,佛法便會因此而遭到破壞。其實,外道破壞佛教,自古皆然,外道形形色色、起起滅滅,從來沒有成為大事。正統的佛法,雖然常常有遭受威脅及滅亡的危機,但到今天,還是堂堂正正地流傳於世界,因為有各種文字的三藏教典,保留著佛法的原義。


以佛法的立場看,外道可以分為四類:

1.佛法外的外道。

2.附佛法的外道。

3.學佛法的外道。

4.破佛法的外道。

所謂佛法外的外道,他們無視於佛法的存在,或者是不知道佛法是什麼,只是傳播他們的信仰和思想。

所謂附佛法外道,他們自有神鬼的信仰和靈驗的受用,但是,沒有理論的基礎,沒有思想的依據和歷史的根源,必須假藉佛法,作為他們的靠山。因此,他們也誦佛經、看佛書、用佛學的名詞,然而他們的信仰,跟佛教所傳述的佛法相悖。

根本佛教是重視因果和因緣的無神論及非唯物論。違背因果論,就變成了唯物的無神論,也會變成投機取巧的僥倖論,如果不相信因緣,就變成了常見的唯神論。

附佛法外道,不論它叫作什麼,都是違背這兩個原則的,只是利用神鬼的力量,暫時解決一些現實的問題,以吸引廣大群眾的信仰和崇拜,而不是從戒定慧的修持,達到增進福慧的目的,以心理的淨化來解除煩惱的束縛,故這不是真正的佛法。


附佛法的外道,另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的創始人,自稱教主,自稱活佛或自稱上師,自稱神佛的化身或代言人;他們沒有歷史的傳承背景,而是得之於偶然的神鬼之感應、神鬼之附身和乩壇之降神;他們宣稱得到了密法、大法或無上法,並以神應無方、速疾成就、消災、增福壽、長智慧為號召,也真的有些效驗。

他們不是正統的密宗,也非中國的道教,當然更不是佛教。雖然他們也引用佛經,乃至於服飾形相和佛教的僧侶相同,也不過是以魚目混珠的神道教,仍屬於民間信仰的同一個層次。當然,雖然是魚目,許多的人以為那就是珍珠,可是魚目和珍珠本身的價值,是不會因此而改變的。

所謂學佛法外道,是指修學佛法而不知佛法的根本原則,譬如說「三印法」,就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的佛法三原則,他們並沒有通達,只求個人的現世利益、後世福慧,乃至求悟、求解脫和求涅槃,都是落於有為的層次。

若依佛法的根本思想:諸佛皆以無為法而證涅槃,有修有證、有求有得,都是有為的層次。這可以說是引人入佛的初階,並非究竟的第一義諦。

所謂破佛法外道,是指已有其他宗教或哲學思想的背景,或者曾經學了佛法未能深入,又去接受其他宗教和哲學思想的人,他們研究佛法乃至修行佛法,目的在於取佛法之長,補他們自家之不足,以他們自家之長,來捏造佛法之短,再以他們所認為的佛法之短,曉諸大眾,以達到破壞佛法的目的。下焉者,訴之於情緒化的指責;上焉者,通過論理的方式,來證明佛法之荒謬,和對於人世之無益。

外道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認識誰是外道,所以會把外道當成佛法,把佛法當成外道。

今天的佛教徒,不必畏懼外道之猖獗,若能把握佛法的原則,不顯異惑眾,不為顯異惑眾的現象和事實所動,腳踏實地努力於戒定慧三學的增上,縱然正法的慧命,已危若懸絲,我們還是盡到了續佛慧命的責任,也獲得了學佛的實益。


那些是外道的佛教?

這裡所講的外道是指正統佛教之外的一切神教和哲學等的思想立場。因為現代的社會不論是宗教、哲學都是多元化的,甚至有混合化的趨向,也就是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和立場攝取外來的、新觀點的、異己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這是無可厚非的事,且是值得讚嘆的事。

因唯有如此才能推陳出新,產生新文化的生命現象。所以在今天的美國和日本乃至台灣,都出現了東西宗教和哲學的混合物,
被稱為新興的宗教。也有不少人認為唯有如此,才能夠使世界人類趨於統一與整合的局面。

也有若干美國的佛教徒把西藏的密、日本的禪、南傳的觀(vipasyanā)合為一流,乃至把基督教、猶太教、回教收入佛教。甚至有人將如來藏、佛性、真如等,解釋成上帝、唯一的神、最高的原理。

但是,新興宗教及哲學學派的領袖們,雖有統一一切宗教、哲學的企圖,然而,站在各個原有宗教的立場來看,他們不過是另一種叛離分子和投機分子。所以儘管有各色各樣新興宗教的論調發生在當今的世界各地,只不過是製造了更多宗教上的衝突和矛盾。

比如,印度的錫克教採取回教和印度教的共同點而倡出新一派的理論,認為唯有他們才是真正的印度教或回教。結果,既反印度教也反回教,既不受印度教的歡迎也不被回教所承認。

今天中國的佛教也面臨著這種時代潮流的衝擊,有不少具有靈媒功能的人物和以鸞壇降神為主流的民間宗教,即在剽竊佛經佛理,斷章取義,任意解釋,反而說,唯有他們所傳的教理才是真正的佛法。


乃至於佛教的僧尼之中也有類似的人物,若干有大影響力的靈媒也吸引了一些不知佛法為何物的僧尼。或者他們也派遣門徒穿上佛教僧尼的服裝,參加佛教傳戒與授戒的儀式。以這一些人來弘揚佛教,還可能是正統和正信的佛法嗎?

目前佛教的四眾弟子之中,能夠著書立說、發表文章的人不多,可是在社會一般書店和報刊雜誌上,偶爾也能見到以佛教題材為著眼的書本和文章。但是他們不是出於對佛法的信仰,更不是為了傳播佛教的目的,只是以他們自己的觀點來介紹、說明他們所見到的佛法、佛教是什麼。

這些文章,從佛教的立場來說,是冷眼旁觀,也可能是別有用心,因此,在他們自己的立場來說,是絕對主觀的。對佛法的弘傳效果而言,縱然是有,也是微乎其微。實際上多半是負面的,因為寫作的人,並沒有想到要接受佛教的信仰或修行佛教的方法,怎麼可能有弘揚佛法的效果呢?

不過對於佛教而言,也有激勵和攻錯的效果,所以我們不必反對。可是對於未信佛法而準備要追求一種宗教信仰的人來看,那些作品的觀點,正好是擋住他們進入佛門的一堵墻。

民國以來,教內外寫作佛書和佛學論文的僧俗大德已經不算少,張曼濤先生就編輯了《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精裝一百冊,大致上的見解都還是佛教的立場,可是還沒有人加以研究、分析那一百冊書,究竟有多少不同的角度,而他們的著作目的何在?寫作以後所產生的影響多大?


之後,又有藍吉富先生的彌勒出版社出版的《現代佛學大系》精裝六十冊,以及同為藍氏所編,華宇出版社發行的《世界佛學名著譯叢》精裝一百冊,提供了不少文獻資料。

但是也還沒有人予以通盤地分析研究,這些著作究竟對於現代的佛教貢獻了什麼?其對文化史的貢獻一定是有大價值的,然對於佛教的信仰和佛法的修持究竟有多大的作用,這是有待學者們評估的。


從當代中國佛教文化史的觀點而言,留有佛教著作的大致可分為如下十類:

1.太虛大師及其門下。

2.歐陽竟無及其門下。

3.印光大師及淨土諸家。

4.虛雲和尚及禪學諸家。

5.以法尊法師等人為主的藏密之翻譯和介紹。

6.日本以及歐美、南傳等近代佛教著作之翻譯和介紹。

7.熊十力、梁漱溟、方東美、唐君毅、牟宗三等哲學大家,以及他們的二傳和三傳門生。

8.胡適之等文學家及史學家。

9.佛教內的外道,以及附佛法外道和破佛法外道。

10.以商業觀點和休閒目的而撰寫的通俗佛教作品。

以上所舉的十類之中,究竟那幾類是佛教的佛教,又有那幾類是外道的佛教?如果只知道愛讀佛書而不知應該讀那一類佛書,那就可能讀的佛書越多,對於佛法的體驗越加矛盾。

我們不得不指出,凡是站在以佛法解釋佛法,所謂「以經解經」的立場而寫的佛學著作才是佛教的佛教。

如果以哲學的立場、神秘經驗的立場來介紹佛教,那一定不是佛教的原貌。

如果以歷史的觀點來介紹,應當是可取的,不過,若加上該書作者的評論就不一定是正確的佛教觀點。有些人則故意採用史料文獻為障眼法而達成破壞佛教形象的目的。其實史料是死的,但看運用史料之人的角度和看法而有不同的結論。

我們不該反對用任何角度來看佛教的問題,比如一貫道、日蓮宗、唯物論者、唯心論者,以及各種各樣的宗教、哲學等,都有權利站在他們各自的角度來看佛教的內涵。

這好比人人都有權利戴起任何有色的眼鏡,而他們也有權利說他們戴著眼鏡時所看到的景物是如何的感受。可是我們站在佛教的立場,必須要指出我們佛教並不即是他們通過有色眼鏡所見到的那個樣子。否則就會失去佛教和外道的界線,甚且佛教徒會數典忘祖,把外道的觀點當成佛教的觀點。

但願有人能把民國以來的所有有關於佛教的著作,加以分類和定位。

例如以實用的佛法為本位的,以印度佛教為本位的,以中國佛教為本位的,以儒家思想為本位的,以現代哲學為本位的,以文化歷史的觀點為本位的,以神秘主義經驗為本位的,以西洋宗教為本位的,以混合性的民間信仰為本位的,以及以社會學、經濟學的觀點為本位的等等。

任何人都有撰寫有關佛教文章、著作的權利,但是站在佛教的立場,我們必須要把他們釐清,究竟他們是為了弘揚佛法或者是為了什麼?


佛道與神道

所謂神道,就是鬼神教,也就是學者所稱的民間信仰。

從佛法看,神分為三類:天神、空神和地神,與人間接觸的,多是地神。

空神能自由活動於一定範圍的太空中,天神能自由活動於全部的宇宙之中,那都是由於持戒、修福而得的果報。福大者為天神,屬於欲界天,還不到禪定天;其次為空神,實際上他便是天神的扈從,是介於天神和鬼道之間的群神;

再其次才為地神,既然稱為地神,他們是不能離開地球範圍的,甚至只能活動於地球的某一區域,所以是福德最小、力量最弱的一類,也即是屬於鬼道的眾生。

鬼分為多財鬼、少財鬼、無福鬼或業重的鬼。多財鬼能自由活動於此一地球世界的任何一區域,少財鬼只能活動於某一區域,無福鬼即業重鬼,則居於地獄和化生為餓鬼。我們所稱的神道,多半是少財鬼,再上則為多財鬼,也就是地神,而非空神和天神。

所以,有許多中國的神,不能自由到西方去,也不能自由地離開原來的國界,若能去,也得藉著人力的攜帶。

佛與菩薩不在六道之中,而入三界廣度眾生。一些人所崇信的鬼神,多少都有一些報得的神通。所謂報得,生為鬼道,自然有神通,所以能藉著人的知能和身體的機能,來預告某些未發生的事件,並且追溯任何私人過去的種種。

因為他們自己也知道自己的過去世乃至許多世,但不知他們最初的本來是誰,最後又是誰?所以,出現的時候,大多假藉佛菩薩或歷史人物的名字,甚至錯認他們就是那些佛菩薩和歷史人物的本身。


最近有某一婦人,廣做宣傳,說在廣欽老和尚圓寂之前,已有釋迦佛降壇,啟示世人,承天寺和妙通寺 的住持,工作已了,即將受召回去,他所領導的徒眾,全部移轉給此一婦人所屬的某一神壇掌權,而且號召廣老的信徒大眾,接受佛的指示,改宗歸流,回到此一神壇的屬下。

非常顯然地,此一現象絕對不是佛教,而是民間信仰的鬼神活動。正信的三寶弟子,當然不會為其所惑,然對神佛不分的人士,就難免要為其所動了。

屬於同一神壇的宣傳品中,見到他們的活動項目,是採取「企業化、組織化、多角化、連鎖化」,而來積極推展「全面、無限」的各項事業。例如「寺廟、教堂」的「交流、共研、觀摩、探討、聯誼」,以貫通各教,達到宗教大同、和諧共處、天下一家的理想。

從這段文字看,似乎非常值得鼓勵,也應該為我們社會感到欣慰。但下邊還有許多事業,統括一切宗教、慈善、社會、文化、教育、醫療、放生、進香、朝聖乃至命理、靈魂的所有活動,而達成「全民性、福利性、公益性」的一系列事業。看來似乎他們的確有人才,好像也有大企業家和社會各界的有力人士為其支持者。

但值得懷疑的是,像這樣的宗教團體,他們以什麼方式來達成這樣的目的和願望?


中國的民族雖是講忠恕、涵容、仁義,所謂共存共榮,互尊、互敬、互助,可是幾千年來,僅僅是儒、釋、道三教之間,也只達到了觀念上的共識互容,並沒有從實際上成為真正的一體化,否則就失去了他們自己的本質和特色之所在。

認識附佛外道.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祕密主 的頭像
    祕密主

    祕密主的部落格

    祕密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