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藏傳甯瑪派的不共殊勝(轉貼)

~祕密主~.PNG

藏傳甯瑪派的不共殊勝(轉貼)

頂禮恩德上師!

在藏傳佛教的曆史上,曾有前弘期和後弘期兩次大翻譯。于十世紀上葉,以後弘期大譯師仁欽桑波爲代表所譯的密續叫新密經典;從祖孫三王(松贊幹布、赤松德贊、赤祖德贊)至十一世紀,始自西藏學者桑布紮,至印度學者密底加納以上所翻譯的稱作舊密經典(即甯瑪派)。

在釋迦牟尼佛所傳的三藏十二部經典中并不分别舊、新密,外續亦不分舊、新密。藏傳甯瑪派顯密并重,與新密相比有以下六種殊勝:1、禮請施主殊勝;2、譯經聖地殊勝;3、請托獻禮曼紮殊勝;4、班智達殊勝;5、譯師殊勝;6、所譯法殊勝。

一、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的化身法王松贊幹布,示現觀音菩薩之頂髻(頂上有一尊阿彌陀佛)。此時由白度母、綠度母化身的兩位王妃墀尊公主、文成公主将兩尊釋迦牟尼佛等身像請入藏地。法王以神變建立大昭寺(羊土神變寺)、鎮節寺、鎮肢寺等108個寺廟。文殊菩薩化身的宰相土彌桑布紮創立了藏文,著《因明八品論》,翻譯了觀音二十一顯密經典,雪域佛教從此揭開了曆史的篇章。文殊菩薩特意化身爲赤松德贊國王,此時創建了桑耶寺(即三種風格不變任運大經堂),三層結構分别爲印、漢、藏的風格。

又迎請了古印度西部邬金地方三界無比大尊者蓮花生大士、印度薩霍爾僧伽中被譽爲持戒之王的菩提薩垛(靜命)堪布等印度班智達、大成就者108位來到西藏,将發源于印度的佛教顯密經論毫無遺漏的翻譯傳入藏地。此時雪域之佛法猶如旭日東升。本尊金剛手之神變國王赤熱巴堅繼承其先祖的優良傳統并加以發揚,創建烏香多寺,組織校對舊譯佛典《甘珠爾》、《丹珠爾》,命七戶人家供養一名僧人,曾左右分披己發,發端綴連絲絹鋪地,令僧侶席坐其上,以示尊崇。總而言之,十方一切諸佛菩薩身口意之總集體三怙主(文殊、觀音、金剛手)爲攝受雪域衆生,于久遠劫前發心,在黑暗的地方點燃佛法的明燈。祖孫三王的正法事業和優良傳統是過去、現在任何國家、地區所無法比拟的,這就是禮請施主的殊勝。

二、佛子三怙主的化身師君三尊(文殊化身國王赤松德贊、觀音化身蓮師、金剛手化身堪布菩提薩跺)發神變建永固任運大經堂桑耶寺,白天由人力修建,夜晚則由四大天王領導天龍八部建造。于桑耶寺周圍四洲之一的印翻印度洲,108位印藏班智達以及數百位譯師翻譯了很多顯密經典。以後一兩位譯師赴印度、尼泊爾迎請一兩位班智達,于山谷中的小寺廟譯了少量經續,無法與之相比。

三、真實文殊的化身法王赤松德贊,于久遠劫前已圓滿了福慧二資糧,自在了虛空藏(供養之物經過無漏三摩地加持後成爲無盡增長者)的财物,供養每位譯師一鹿皮金粉,還供養了100種各種各樣的殊勝财物。法王還用嘎多拉(銅盒)裝金粉撒向虛空供養三寶。後弘期之國王也協畏(智慧光)爲迎請阿底峽尊者連與身體等重的黃金也找不到。

四、釋迦佛在顯密經續中以金剛句對蓮師第二佛作了授記,贊歎蓮師弘揚密乘。當時印度的通人與證士很多,迎請到藏地一起集會譯經的乃是一個比更一個殊勝的大班智達和大成就者。如衆星拱月般的靜命堪布,持教、護教、弘揚的事業無與倫比。還有普賢王如來親自化身的善知識--系佛教命脈于一身之無死光身布瑪莫紮大師。新密僅有一兩位班智達。這就是教授班智達之殊勝。

五、佛菩薩之真實化身貝洛紮納,精通1600多種語言文字,智慧如虛空般廣大無邊,與噶、焦、祥三位大譯師等無可置疑佛菩薩的真實化身108位大班智達同時同地直譯、意譯了許多顯密經續。後來有一兩位譯師夏天住于不丹,冬天移居尼泊爾,直譯了一點點經典。《甘珠爾》、《丹珠爾》現見大部分屬于舊譯。

直心直行的新譯師鄂.勒巴協繞直譯《經莊嚴論》中"波德薩垛達納.阿繞達……(梵文共9個"阿繞達")"時譯爲"菩薩的布施是9個無血",覺得很困難,于是赴桑耶寺印度洲參看甯瑪巴的翻譯:"大聖菩薩之布施 不貪無貪非貪戀 故無少許之耽著 勿貪無貪非貪戀"。于是由衷的贊歎古譯:"貝洛紮納虛空智 噶焦祥師日月合 仁欽桑波啓明星 吾如近前螢火蟲"。

六、此爲最殊勝、重要的特點。甯瑪内續無上瑜迦部之瑪哈瑜迦、阿努瑜迦、阿底瑜迦,以後新密教派連此名字也沒有。瑪哈乃覺悟情器爲三種壇城,依清淨平等雙運無二之見,果位爲四種持明,成就的代表爲蓮花生大士、布瑪莫紮。

阿努以氣、脈、明點爲要害,依樂空雙運無别之見,此爲有相圓滿次第,另有無相圓滿次第,果位于密嚴刹土中成佛。阿底依明空雙運不二之見,有法之一切現象于自然本基的童子瓶身内部圓滿,果位爲無死虹光成就,代表爲極喜金剛。藏傳佛法的傳承從蓮師25大弟子開始直至今天不斷有虹身成就的現象。如前幾年新龍的阿曲尊者。流傳的時間越長越證明法的殊勝。

以上乃以絨譯師法善之著述爲藍本依己見解而述。總的來說,世界上基督教、伊斯蘭教、道教等教派都能修道并能得到臨時的人天果位,盡管不能得到究竟解脫的果位,但是佛菩薩也有化身于外道中的。

經典中說外道也是佛教修行的階梯。所以初機學佛者不應以嗔心加以诽謗,特别佛教内大、小、顯、密等各種法門修持的目标都是解脫的果位(聲聞、緣覺、菩薩、全知佛的果位),均爲釋迦佛所傳教法。

若以貪嗔之心偏私己宗、诽謗他宗是嚴重的舍法罪,很難忏悔清淨,也是往生西方淨土最大的障礙(不可帶此業往生)。著述此文是爲了與甯瑪巴有緣的弟子對教法增上信心。如第四世班禅大師雲:"至尊成就蓮花生 化身阿底峽尊者 化身之化宗喀巴 此外吾無别怙主"如在蓮師小傳中授記薩迦班智達乃蓮師之化身,在四大教派中類似的授記尚有許多。臨時由于某種特殊需要,顯示了各種教派以攝化不同根器、因緣的衆生。

藏傳密法.pn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祕密主 的頭像
    祕密主

    祕密主的部落格

    祕密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