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拜的種類,據《大方廣佛華嚴經疏》中記載,禮拜有十種,這十種禮拜分別是:
一、我慢禮,如碓上下,無恭敬心。
二、唱和禮,高聲喧雜,詞句渾亂,如僧赴應,身不端肅,意不虔誠。
三、恭敬禮,五輪著地,捧足殷重。
四、無相禮,深入法性,離能所相。
五、起用禮,雖無能所,普運身心。
六、內觀禮,但觀內心,不觀外像。
七、實相禮,實相無相,內外一如。
八、大悲禮,隨一一禮,普代眾生。
九、總攝禮,攝前六門,以為一觀。
十、無盡禮,普為法界,無盡無盡。
所謂我慢禮,
謂人禮佛,身雖設拜,無有敬心,外睹似恭,內懷我慢,是名我慢禮。即是禮拜時毫無誠意,輕率不敬,外表看上去好像恭敬,其實內心裡還是認為自己是最了不起的,我慢之意非常重,根本無誠意拜佛,祇是迫於某種需要,表面敷衍了事。
所謂唱和禮,
即禮拜時,心散漫而口應和,如應聲蟲,別人說甚麼他祇是隨聲附和,心意根本不在上面,見人則身輕浮急禮,人去則身惰心疲,極具應付之意,並無誠心。
所謂恭敬禮,
即五體投地,亦稱五輪著地,謂聞唱佛名,便念佛想,身心恭敬,精無厭怠。這是佛教最恭敬的行禮儀式。玄奘法師在《大唐西域記》仲介紹說,西域致敬的儀式分為九等,「五體投地」是最恭敬的禮拜方式。「五體」又稱「五輪」,指雙肘、雙膝和額頂。「五體投地」就是「五輪至地而作禮」。意為以我最高之頂,捧佛最低之足,因此亦叫「接足禮」。如此禮敬 ,最為合法。
所謂無相禮,亦稱為「智淨禮」,智慧清淨的禮。
無相是不著相,即破除「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恭敬是對的,但是執著恭敬的相,還是不對的。也就是說要以智慧觀察能禮的人和所禮的佛,都是緣起性空,如幻如化,是真空無相的。故禮佛偈雲:「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我此道場如帝珠,諸佛菩薩影現中,我身影現諸佛前,頭面接足歸命禮。」
所謂起用禮,亦稱「遍入法界禮」,
謂自觀身心等法,從本以來,不離法界,佛我平等,今禮一佛,即禮法界諸佛。即由無相禮再進一步,觀能禮所禮,其性本空,緣起如幻,其中關係,交互相遍,所起種種的勝用,隨意所成,皆得感應。
所謂內觀禮,亦稱「正觀修誠禮」,
即內心觀想淨境,不向外面攀緣妄情,直禮自性本具的法身真佛。佛法是心法,一切眾生,各有平等佛性,佛即自性,自性即佛,所以心外無佛。故謂禮自性佛,不緣想他佛。
所謂實相禮,亦稱「實相平等禮」,
實相者,無相也,即觀內觀外,同一實相,而實相無相,其性本空。《仁王經》雲:「觀身實相,觀佛亦然。」 念念和實相無相之理相應,無相無不相,這樣不妨礙
你去拜佛,拜佛還沒有相。這樣禮佛,智境合一,內外冥然 。
所謂大慈禮,
即觀眾生苦,心生憐憫,起大悲心,不為己求,志在利人,思惟自他同體之義,洞達物我不二之情,則我禮即一切眾生體,我和一切眾生渾然一體,等於說為他人事,即為自己事,願意代一切眾生懺悔,代一切眾生消災祈福。所以禮敬無盡,不覺疲倦。
所謂總攝禮,
除了前面的我慢禮和唱和禮之外,於禮拜即時總攝前面三、四、五、六、七、八等六種禮法,在一禮當中前面所講的六種統統具足,由有相禮到無相禮,由外觀想到內觀想,使有無內外,圓滿不缺,成為事事無礙的境界。這總攝所有禮敬的意義、境界,在一拜當中統統現前,都包括了。
所謂無盡禮,
亦是普賢行願,遍塵剎依正二報,能禮之身無盡,所禮之佛無盡。即各禮純熟,淨境圓通,每禮敬時,種種無礙功用,任運現前,如帝釋殿前的珠網,光光互徹,重重無盡。亦似華嚴所說:「一毛孔中悉明見,不思議數無量佛,一切毛孔皆如是,普禮一切世間燈」。
這十種禮拜,其中前兩種是不如法的,不能夠施行的,後面八種是如法的,是值得我們取用的。這八種禮法,從淺至深,都是初學禮敬諸佛的人 ,所應思惟作觀,所應漸次練習的。
(摘自網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