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何做個合格的弟子

~喇嘛的心~.PNG

如何做個合格的弟子

如何做個合格的弟子

(摘自 大圓滿前行引導文-----華智仁波切 著/索達吉堪布 譯)

作為弟子所要具備的條件:一、精進大鎧:縱遇生命危險也不違背上師善知識的意願;二、智慧極堅:心情不會因為暫時出現的違緣而改變;三、承侍上師:要有赴湯蹈火承侍上師的精神,也就是不惜生身性命為上師辦事;四、依教奉行:上師所說的任何教授,言聽計從,將自己置之度外。這樣的人單單依靠對上師的虔誠敬信必將獲得解脫,如《功德藏》中說:“精進大鎧慧極堅,不惜身命作承侍,謹遵師命不護己,唯以敬信得解脫。”

身為合格的弟子還要具備:將上師視為真佛——具大信心;了知上師善巧方便行為的密意——具大智慧;能夠受持上師所宣講的一切正法——廣聞博學;慈愛那些無依無怙、受苦受難的眾生——具有悲心;恭敬上師所傳授的律儀和三昧耶戒——敬護淨戒;身語意寂靜調柔——三門調柔;內心能容納上師及道友的一切行為——寬宏大量;將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毫不吝惜地全部供養上師——慷慨大方;內心很少出現不清淨的分別惡念——具清淨觀;如果造了惡業立即想到:我的這種惡行必定會受到正士大德的羞辱——具慚愧心。我們務必要具備這些優點來依止上師。《功德藏》中說:“具信慧聞大悲心,恭敬戒律三門調,寬宏慷慨淨相愧。”

再者,作為一名弟子,時時刻刻中,所作所為要隨順上師的心意,萬萬不要做出違背上師意願的事情,必須嚴加防犯。無論上師如何嚴厲呵責制裁,既不怒氣沖沖也不懷恨在心,猶如馴服的良馬;因為上師的指派等而來來往往也不厭其煩,猶如船筏;能夠承受上師所吩咐的一切好事壞事,猶如橋樑;能夠忍耐一切艱難困苦、嚴寒酷暑,猶如鐵匠的鐵砧;對於上師的一切言教,唯命是從,猶如奴僕;斷除我慢,常處卑位,猶如掃帚;捨棄驕慢,恭敬眾生,猶如斷角的犛牛。這些都是《華嚴經》等佛經中所講的依止上師的方法。如《功德藏》中說:“極護上師具善巧,厲斥不嗔如良駒,來去無厭如船筏,猶如橋樑承賢劣,猶如鐵砧忍寒熱,依教奉行如忠僕,斷除我慢如笤帚,舍驕慢如斷角牛,契經所說依師法。”

而且,我們要以三種承侍令上師歡喜,其中上等承侍為修行供養,也就是以堅韌不拔的精神歷經苦行孜孜不倦地實地修持上師所傳的一切正法;中等者以身語意承侍,也就是自己的身語意侍奉上師,為上師服務;下等者以財物供養,也就是慷慨供養飲食受用等等。我們要通過以上三種方式令上師歡喜。如《功德藏》中說:“若有財物供上師,身語恭敬承侍事,何時一切亦不毀,三喜之中修最勝。”

上師的行為變化莫測,沒有固定性,無論上師的舉動怎樣,我們都要認識到那是善巧方便的行為,唯一觀清淨心。

從前,大智者那若巴已經獲得了大成就,後來有一次本尊告訴他:“你生生世世的上師是聖者帝洛巴,你應當前往印度東方。”

那若巴尊者聽到此話立即起程奔赴東方。由於對帝洛巴上師到底住在何處沒有搞得水落石出,他便向當地的人們打聽,結果他們都說不認識,他又問:“那麼在此地還有沒有誰叫帝洛巴呢?”

人們回答說:“有個以行乞為生的帝洛巴,大家都叫他乞丐帝洛巴。”

那若巴尊者心想:大成就者的行為是不定的,很可能就是他。於是繼續刨根問底:“乞丐帝洛巴住在哪里?”

人們告訴他:“就在那邊正冒煙的破圍牆內。”

他大步流星地來到那裏,帝洛巴尊者果真正坐在此處,只見他面前放著一個木盆,裏面裝滿了混在一起的死魚活魚,他從中取出一條魚放在火上燒烤完畢就吃了起來,接著彈一聲響指。那若巴上前頂禮膜拜請求攝受。

帝洛巴尊者問道:你說什麼?我可是個乞丐呀!

經過那若巴再三誠心誠意懇切請求,帝洛巴尊者才攝受了他。

事實上,帝洛巴尊者並不是由於饑餓難耐實在得不到食物才殺魚的,而是因為那些魚是不知取捨道理的惡業眾生,他具有超度它們的能力,為了使之與自己結上緣才吃魚肉的,然後將它們的神識接引到清淨刹土。

同樣,大成就者薩繞哈巴曾經顯現為弓箭手的形象、夏瓦熱則現為獵人的身份等等,在印度聖地多數成就自在者都是以下賤種姓等極其低劣的姿態出現。所以,我們對於上師的任何行為都不能視為顛倒,需要唯一觀清淨心。如《功德藏》中說:“諸行不應生邪見,聖地數多自在者,顯現劣種惡形象,惡劣之中極惡劣。”

相反,如果將那些形象看作是顛三倒四的邪行而觀為過失的話,就像所謂的“久伴於佛亦見過”一樣。意思是說,就算是佛陀,也會有人去見他的過失。

往昔,世尊的兄弟善星比丘在二十四年(關於這一時間,不同經中說法不一)中當佛的侍者,對於十二部瞭若指掌,完全可以倒背如流地傳講。可是他將世尊的一切行為都看成是欺誑之舉,心想:除了有沒有一尋光的差別外,我們二人完全相同。生起這種邪分別念後,他說:“二十四年為汝僕,除身具有一尋光,芝麻許德吾未見,知法我勝不為僕。”說完就揚長而去。

當時世尊的侍者阿難請問佛陀:“善星比丘將來會轉生到何處?”

世尊告訴他說:“善星比丘現在只有七天的壽命,死後將於花園中投生為餓鬼。”

阿難來到善星比丘跟前,將世尊所說的那番話一五一十地告訴了他。

善星比丘暗想:有時候他的謊話也可能是真的,不管怎麼,這七天中我還是要謹慎行事,等七天過後我再好好羞辱他。於是他在七天當中水米未進。到了第七天的早晨,他感到口乾舌燥,於是喝了一口水,沒想到水未消化而氣絕身亡,死後在花園中投生為一個具有九種醜相的餓鬼。

當我們將殊勝上師的行為看作過失的時候,就要在心裏自我譴責:這絕對是我自己的心識、眼識不清淨所導致的,上師的行為根本不會有一絲一毫的過失或缺點。從而對上師更加生起信心和清淨心。如《功德藏》中說:“自己未調自心前,迷亂觀察無量罪,善星精通十二部,見師行為狡詐相,善加思維改自過。”

此外,假如殊勝上師表面似乎對自己特別憎恨,大發雷霆,我們也切切不可氣急敗壞,心裏應當這樣想:上師一定是看到了我的某種過失,才如此這般責駡於我,上師觀察到以嚴厲呵責方式調伏自己的時機已到,才這樣進行調化的。等待上師心平氣和時,再到上師面前作懺悔等。如《功德藏》中說:“倘若上師現忿怒,見己過失呵責調,時機成熟應懺悔,如是智者不著魔。”

平日裏,自己在上師身邊的過程中也必須恭恭敬敬如理如法:當上師從座上起身的時候,自己絕不能依然如故地坐在座位上,而要毫不遲疑地站起來;上師安坐之時,要向上師請安問候,再觀察時機供養相合上師心意的用品等。

上師行走的時候,自身隨行也是一樣,如果走在上師的前面,後背就會對著上師,所以絕不能走在上師的前面;倘若走在上師的後面,也會有踩上師腳印的可能性,因此也不能走在上師的後面;假設走在上師的右側,又會處在首席之位,為此更不該走在上師的右側。而應當在上師左側稍後的位置恭敬隨行。假如在路途中遇到一些危險地帶或者擔心有恐怖事件發生,請求上師開許後走在前面也無妨。

對於上師的坐墊和乘騎也是如此,絕不能任意踩踏上師的坐墊、乘坐上師的車輛等,也不應粗魯猛烈開關上師住舍的門或者用力敲門等等,開門關門時動作一定要輕緩。

在上師面前時,必須斷除身體上的弄姿作態、表情上的嬉皮笑臉或者愁眉苦臉等,而且口中的一些欺人之談、未經觀察的胡言亂語、戲耍玩笑等滑稽之語,以及沒有意義、沒有關聯的無稽之談也要一併禁止。應該懷著敬畏之心,杜絕滿不在乎的心態等,言談舉止必須做到溫文爾雅、寂靜調柔。

《功德藏》中說:“上師起時莫安坐,坐時問安供受用,若行莫隨前後右,踏墊坐乘等折福,切莫猛厲敲師門,捨棄弄姿笑怒容,妄亂玩笑無關語,三門寂靜而依師。”

假設有其他人心懷嗔恨、惡口謾駡上師,自己絕不能與他為友,當然如果自己有能力制止他們的邪見和誹謗等,還是盡可能地加以制止,倘若實在無能為力,也不應和他們暢所欲言。如《功德藏》中說:“詈罵嗔恨上師者,不應為友盡力止,暢所欲言增大罪,失毀一切諸誓言。”

再者,對於上師的眷屬和金剛兄弟姐妹們也要同樣恭敬,無論相處的時間有多長,都毫無厭煩之心,始終如一和睦友好,就像腰帶一樣;在日常生活當中,不管遇到任何事情,自己都要放下架子,與他人來往和諧融洽,就像食鹽一樣;即便對方對自己惡語中傷、無理取鬧或施加難以承受的壓力,也應當盡力忍耐,就像柱子一樣。所以,對於道友,要和睦相處,恭敬依止。如《功德藏》中說:“和睦相處如腰帶,融洽交往如食鹽,極具忍耐如柱子,親近師眷與道友。”

如何做個合格的弟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祕密主 的頭像
    祕密主

    祕密主的部落格

    祕密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