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法王如意寶為什麼天天念一千遍金剛薩垛
我們要抱著“自修贊他”的態度來對待這些問題。我們的知見還不是很高,只能在這個層次上認爲這對、那不對,但是自己的思想也是在變化的,你想想自己十年前 對事情的看法,是跟現在不一樣的;那再修十年,你對事情的看法又會跟現在不一樣。所以你現在的認識,肯定還不是完全徹底的,還需要有保留的地方。什麽事情 都是變化的,有好的一面、壞的一面。何況我們還不是修得很好,對佛法上的問題多保留自己的意見,在取捨上只有自己的觀點、個人的認識就可以了,其他的就由 他去。在根本上保持我們的信仰,三法印就可以了。很多時候我們也很難判斷,誰是外道誰不是外道。只要我們修的法是按法本,是正確的就可以了。
所以在末法時代,五逆十惡不太容易犯,但最容易犯謗法罪。因爲這個時代叫做諍法時代,末法時代都沒有諍法
時代恐怖,互相之間攻擊。也許剛開始是討論佛教問 題,但後來就可能互相誹謗,就不能往生極樂世界了。最主
要是不要犯五逆十惡和誹謗正法,五逆十惡都可以懺悔,但誹謗正法不太好辦。所以對這個問題一定要慎 之又慎
!法王如意寶為什麼天天念一千遍金剛薩垛?他說因爲我現在天天講法,在講法過程中很容易自贊毀他,說自己
的宗派好的時候,可能別人聽著就覺得好像寧瑪好,別的宗派不好,或者別的地方有微小的、類似的過失,法王
其實不會有這樣的過失,但是他對這個因果還是處理得很精細的。
如果當天有這種業自己就懺悔,法王都這樣,我們衆生會不會有這種情況呢?我們在分別法門、分別上師,談論
高僧大德、談論法師,在這些過程中,很難不犯這種 口業。我們爲什麽要讀《普賢行願品》,因爲《行願品》也
有這樣的功德,可以消除這些罪業。我們對這個問題還是要慎重,打擊外道法門這個任務不是我們的。我 們現在
最重要的目標是往生極樂世界,保證這一點。所以我們要注意,對法門的分別、思辨,這些問題不要去議論,你
自己可以去研究、判斷、分別,因爲你還是有 智慧的,但是跟別人不要討論這些問題。
學無止境,你的思想總是在變的,其實並沒有一個真正自己的思想,你自己的思想也是從書上看的,聽別人說的
,或者你思考的;所謂的思考也是把別人的思想排列 組合,然後過幾個月,或許有一個人觀點跟你不太一致,你
就覺得心裏不對勁。因爲你覺得你看過的東西是正確的,他看的東西不正確,你忘了你也從別處得來的東 西,你
以爲這就是自己的觀點了。然後還要跟他分別,甚至生氣,認爲他這個人總是和我唱反調。就象聽歌,最先聽到
一個人唱這首歌,然後又聽到另一個人唱同一 首歌,你一聽覺得他唱的不對,但可能第二人是原唱。我們的思想
也是這樣,所說的自己的思想都不是自己的思想,都是外來的,我們還以爲是自己的思想。
能聽懂嗎?衆答:能聽懂師:能聽懂就好,這說明你們已經懂得什麽是空性了。這就是緣起性空,緣起性空不是
說這杯水沒有,而是:並非這杯水它自己想呆在這 兒,而是我把他放到這裏了,對它來講我是外在的。我們的思
想也是這樣,不是固有的,都是外來的、變化的,所以你不能拿一個變化的東西來衡量別人。“有我故 有他,我
他生愛憎,由此等和合,煩惱過失生”,就像你看兩個小孩打仗,沒有我家孩子就不管了;要是你看裏面有自己
家的孩子,你也跟著打起來,或者把他們拉 開。
就是這樣,你原來認爲自己思想跟別人衝突,然後各種情緒來了;如果你發現只是兩個思想在衝突,是兩個外來的東西在打仗,並非他跟你衝突了,就是一切作客想,妄想盡除。
就算不是我們家孩子,也是這個意思。所以你原來聽 別人思想跟你不一致,馬上就說:你那麽說不對,應該如何
如何。現在就是他說得不對,而判斷他的思想不對的那個思想也不是你的,也是外來的;這樣你就跳出來 了,客
觀的對待這兩個思想,就不會用情緒去對待這些事情了。這樣你的貪嗔癡,各種情緒就不會輕易産生了。這樣我
們控制自己的習氣、情緒就很容易了。不是我 們家孩子在打架呢,那還不好調節嗎?誰對誰錯就好分清了,否則
全是自己家孩子對。吃虧當然不行,錯了也要護著;我們的思想也是這樣,也存在這個問題。
有次有個學佛的人說:今天把我氣壞了,我要不是學佛的,早跟他打起來了。然後說了原委,我說你應該跟他幹
仗,他蠻不講理爲什麽不教訓一下他?他錯了我們跟 他計較,並不是因我們生不生氣,來決定是不是該跟他計較
。也就是我們學佛做事的標準,不是以你生不生氣爲標準,而是以因緣的法則爲標準;不是我高興了去 做,不高
興就不去做。不是用情緒來做事。學佛是要你更能看清事情的本來面目和因緣結果,然後才去做事。
我們學佛的是按因緣法則去做事,不是按情緒做事。好多人是用情緒做事:我能忍住了,我怎麽樣,我忍不住,
就要如何如何。不應該這樣的,而是要判斷這件事因 緣法上該做就做,不該做就不做。你的情緒跟這個事情沒關
係,你爲什麽看重情緒,因爲有我執,“我”需要忍。如果能跳出來客觀地看,做事情會更正確。總是這 樣客觀
地做事情,你的入世的人生、出世的修法當然更順利。
我們修法想要有所收益,煩惱減少,要靠兩方面:一個是佛菩薩的加持力,一個就是自己通過學佛所獲得這種的
智慧。只有這樣,你自己這面鏡子才能照清楚東西。 而原來你自己還起波浪,怎麽能現出圓滿的月亮?光看清還
不行,看清的這件事後,我們還要做事,不是看清了就不動了;而是按因緣爲方法,因果爲法則去做事 情。這才
是一個真正佛教徒設身處事的方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