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佛既是「無量壽智如來」也是「阿彌陀佛」形象為什麼如此不同?
無量壽智如來 (長壽佛)唐卡小畫家作品
長壽佛,藏語名為「tse dpag med」,是藏傳佛教非常普遍、常見的一個本尊,在與漢傳佛教接觸的過程中,對於這個本尊的定位,目前有兩大說法:
1.
長壽佛即是無量壽佛、也就是西方阿彌陀佛,此說法的主張者,是從長壽佛的藏文發音「tse dpag med」的意涵,與「無量壽」同義,進而推斷出這個結論。
2.
長壽佛不是阿彌陀佛:此說法的主張者,認為長壽佛的咒語出自「聖無量壽智經」,此經有兩個漢譯本:大乘無量壽經(唐法成譯)和大乘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陀羅尼經(宋法天譯)。
此經中稱呼長壽佛為「無量壽智決定光明王如來」,並描述其世界位於上方、與世界位於西方的阿彌陀佛不同。因此認為長壽佛與阿彌陀佛,是兩尊不同的如來。
這兩種說法發展上都過為片面,因此此文的目的,是從整個長壽佛的發展歷史,透過六大重點,來分析這兩尊如來之間的關係。
長壽佛
1. 阿彌陀即無量壽
首先,早在阿彌陀經裡面,就已經對「阿彌陀」一詞的涵義作出說明: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彼佛何故號阿彌陀?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是故號為阿彌陀。又舍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
此處提到阿彌陀的兩重含義:無量光、無量壽,但必須注意的是,此處的無量壽,是指阿彌陀佛本身和其世界的人民,並沒有提到阿彌陀佛有讓此世界眾生長壽的特質。
儘管中文的翻譯中,現在普遍都以「阿彌陀佛」這個音譯,來同時定調其無量光、無量壽的兩種特質。
然而,在藏文的文獻中,則是將此佛名號獨立翻譯成「無量光(od dpag mde 」與「無量壽(tse dpag med)」:其中一個比較大的方向是,大部份的時候,都會稱呼此佛為「無量壽」,而只有在提到其世界狀況時,才會稱呼其為「無量光」。
更具體來看,當強調唸誦此佛的功德在「此生」的利益時,都會稱呼其為「無量壽」,特別是到了密法的典籍中,不論是在事部的蓮花部部主名號、行部的西方如來名號,或瑜珈部的西方如來名號,都是統一以「無量壽」來稱呼此佛。
而如果是在解釋此佛的世界特色、眾生往生後會受到此佛迎接等等與「死後」有關的利益時,則大多稱呼其為「無量光」。
或許可以說,其功德以利益此生為主時,被稱呼為「無量壽」,而若以利益來生為主時,則稱呼為「無量光」,這是透過對藏文大藏經詞條比較對照後,得出的粗略結果。
2. 長壽佛源流考證
先撇開後世定論的長壽佛形象不談,在七八世紀時的印度,修持長壽法門甚為流行,因此,完全地將長壽佛視為「無量壽智決定光明王如來」而非阿彌陀佛,實為不妥。
更詳細地來說,在那個時代,有一堆能夠修持長壽的本尊,都被稱為長壽佛,而其形象、名號、咒語都有些許差異,舉例來說,現存最流行的長壽佛法門大概有兩支:一支傳自惹瓊巴、一支傳自佛密,這兩支長壽佛法的本尊形象與咒語比較如下:
首先,此二支長壽佛法中,都稱呼此佛為「無量壽智如來」,形像是「一面二臂身紅色」。
然而,此二佛在手印與咒語上則出現了差異:
兩版長壽佛法中之手印與咒語比較
從上述的現實,我們可以得出幾個結論:
1.長壽佛統一號為無量壽智如來。
2.但此佛的形象與咒語並不統一:可見這是對同一尊佛的功德景仰,進而在不同地區出現的形象差異。就如同同樣是觀音菩薩,卻在不同地區與時代中,有許多形象一般。
但從這兩點,又會引伸出幾個問題:
1.
「長壽佛」既然就是「無量壽智如來」,那麼認定其為「無量壽智如來」而非「阿彌陀佛」的理論,有什麼不妥?
2.
此佛在不同版本中的身色(紅色)與手印(定印)都與密法中的阿彌陀佛相似,若此佛非阿彌陀佛,那為何會如此?
3.
長壽佛的形象若是承繼自阿彌陀佛,那為何會多出「長壽寶瓶」與「五佛冠」的裝扮呢?
3. 無量壽智如來與阿彌陀佛
認為「是無量壽智如來」即「非阿彌陀佛」,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中文中與「無量壽智如來」有關的經典(「聖無量壽智經」兩種譯本)中,只有提到此如來位於上方世界,而非西方世界,因而認為無量壽智如來並非阿彌陀佛。
然而,在藏文各版本的大藏經中,與無量壽智如來有關的經典,並非只是「聖無量壽智經」一部,而實際上共有三部經典都在描述此如來的咒語功德,並且由同一位譯師「巴擦日稱」翻譯。
這三部經典的名字非常有趣,其中兩部經典都名為「聖無量壽智大乘經」,而第三部則叫做「聖無量壽智心要陀羅尼」:雖然前兩部經典名字一樣,但這三部經典的內容中有不少差異,僅比較如下:
三本與「無量壽智如來」有關之經典依序綱要
此表格是依照這三部經典在各版藏文大藏經裡的共通排序來條列,如果細看,會發現如下的結論:
1.
無量壽智如來與阿彌陀佛的關係,在第一部經典中並不明確,但到了第二部經典,就開始強調此佛咒語的功德,能令人往生「極樂無量功德世界」這個轉折,明顯是從無量壽智如來的上方世界,過渡到阿彌陀如來的西方極樂世界的過程。
這個推論在第三部經典就被證明:此經名為「聖無量壽智心要」,但開頭就開張名義地說到:
「西方有國極樂邦,正等覺佛無量壽....」
可見,在此經典中,已經明確地將「無量壽智如來」與「阿彌陀佛」的關係連接在一起:這樣的論點並非臆測,從這三部經典都由同一位譯師翻譯、並被歷代藏傳編藏大德排列相序,就可以推理出:「這三部經典之間有連接關係」的結論。
簡單來說,在「聖無量壽智大乘經(前)」的時代,無量壽智如來與阿彌陀佛的確沒有明確的連接關係,但到了「聖無量壽智心要陀羅尼」時,則可以確定,無量壽智如來、即是阿彌陀佛了。
可見,長壽佛既是無量壽智如來、也是阿彌陀佛,這三尊在「聖無量壽智心要陀羅尼 」的架構中,並沒有差異。
2. 那麼,為什麼會有人認為「長壽佛是無量壽智如來、所以不是阿彌陀佛」呢?或許是因為在中文文獻裡,只有「聖無量壽智大乘經(前)」被翻譯出來,而在這部經典中,此二佛的確沒有明確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