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世今生疑難十一問

(本文為雷久南博士於台北士林經續中心之答問內容)

 

 


智慧般若光.PNG
9.jpg
問:我們這世到這裡來是自己選擇嗎?

答:所謂自己的選擇,是指如果在過去世我們在臨終的那一剎那,回想到自己的一生,會突然從另外一種角度去看待這些當初並不在意的事情,而覺悟到自己愧對了別人,會極力地想去彌補這個過錯,於是會選擇——故意的選擇——到一個讓人受苦的地方,以便去平復這個過錯。

當然,有些轉世是受到業力的牽引,而不得不去的。因為本身的所作所為,所造成的能量,趨使你必須去到那裡。除非是在數世的輪迴當中,本身的靈氣已經升華到了某種程度,而有選擇的自主權,才不會被不可阻擋的力量所牽引。

在實驗活動中的西方人,經驗上多半屬於自己選擇轉世的人,因為通常會參與這類活動的人,在靈性上是覺醒的,這種覺醒的人,在某種程度下,會自己選擇。但是一般人,則是被這種莫名其妙的衝動,牽引著到處跑。所以光音修法也就是學習把這種莫名的控制力量減到最低限度。


問:我們能否不再輪迴?

答:當我們臨終回顧到這一生一世的生活時,會有種恍然若夢的感覺,而這生生世世的輪迴,也只不過是一場場好夢、壞夢、長夢、短夢的分別罷了。若從這一角度來看生活,會覺得人生毫無意思。於是你會更深入地思考人生是否有更高的目的?

如何能夠中止連續不斷的夢?當這樣的覺醒發生時,就很容易不再繼續做夢下去。因為所有的夢,都是由自己的信念所造成的,要脫離這個輪迴,在佛法中有相當明確的批示方法,也就是所謂的了生脫死;學佛的目的就是要能夠夢中醒來,佛法中教導脫離夢境的第一步,是教你如何做個好人、也不傷害自己,使得生活美滿,並進一步明了到,即使好夢也仍舊只是夢,於是求解脫,而發出離心,有了這種心之後,就有脫離輪迴的機會。

再進一步,除了自己有出離心之外,更希望自己生生世世的親友都能脫離輪迴。因此,而發菩提心,有了菩提心之後,還必須有自悟空性的智慧。這樣,種種的要素都具足了,才能夠脫離輪迴。一般人很容易地把輪迴和宗教聯想在一想,尤其認為是和佛教有關係,事實上,世界各地有許多不同宗教,甚至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也會有這種現象,所以輪迴僅僅是一種現象而已,並不牽涉到宗教。

事實上,在聖經中,就曾提到過輪迴的現象,只不過在第四世紀的教皇會議中,為了怕信徒認為自己還有其他的機會,而不努力於把握這一世,便把相關的部分刪除了。但是,因為刪除的並不是很完整,所以聖經中會有一些提到輪迴的事情。如果有人或有基督徒認為輪迴是佛教特有的現象,那就是對自己宗教的歷史沒有深刻的了解。

深入了解輪迴的現象,由個人生死多次的角度來看,對於自身的身體狀況、興趣、人際關係和家庭關係,自然會產生不同的體認。


問:為什麼我們一般人對過去都不記得?(既然有輪迴,為什麼會不記得呢?)

答:通常有幾種特別的狀態下,人可以記得前世的事情:
第一種情況,是在意外中死亡的人,可以記得前世的事情。英國一位牛津大學的醫生,曾經以這個做為研究題目,他收集了世界各地記得前世事情的小孩子資料集結成書,發現多半是由於前世死於意外之中,而轉世後仍然殘存著以前的種種印象。
比如書中有一個例子,發生在美國南部一位小孩子身上,這個小孩子的母親在婚前曾結交一位男友,這位男友卻不幸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喪生,以後這位女子嫁給他人,當她懷孕期間時常夢到這位前任男友,並且向她表明會再回到她身邊。這位女子生下小孩子後,有一天,前任男友妹妹來訪,這孩子竟能叫出她未婚之前的閨名,並且向他的媽媽表示,他就是以前的那位男友,還把他當時發生意外的時間、經過情形,詳細地描述出來。

另外有一個例子,發生在一位緬甸的小女孩身上。這個小女孩從小就喜歡穿男孩子的褲子,不喜歡穿女孩的衣服,並且時常念著“我要回家”這樣的字眼,經過研究之後,發現她的前世是一位攻占緬甸的日本軍人,在戰場上被炸死了。所以他殘留的意念,會一直記得要返回日本的老家。以上僅是簡單的列舉一些意外中死亡、轉世後記得過往之事的情形。有時候小孩子會說出一些莫名其妙的話,做大人的往往認為小孩子胡說八道,事實上,有很多這類的話語,並不是胡說的,做大人的不妨讓他自由發展,仔細研究他所說的話。

另外在書中也列舉了很多的例子,是小孩在轉世中,經過了修行——亦就是佛法中所講修行的方法——對於生死一事,有了某種程度的認識,所以他可以記得前生的事情。最常見的就是許多西藏的修行人,轉世到西方國家之中。在此我可以舉一些我親見的例子。西藏某寺廟中有一位修行人,在很年輕的時候就過世了,轉世到了西方;他的父母親分別是法國人和美國人,這個孩子從小就說一些讓人聽不懂的語言,他的父母親於是把他抱給一位過路的師父看,這下,才發覺他講的是西藏話。

另外還有一位是加拿大的男孩,現在大約十七、八歲,也是一位仁波切轉世,因為他的修行已到了某種程度,生死可以來去自由、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想去的地方轉生,自然對前世也非常清楚。還有一位耶喜喇嘛,是很多人都熟悉的。他在第一世是個西藏尼寺院的住持。在第二世轉生時是個男的西藏人,他以前在尼寺院的弟子們,在得知師父轉世之後,都來向他請法。

由於前世是個女生,所以待人處世非常的細心,對於女孩子的一些困擾,也非常清楚,總會特別的關照。耶喜喇嘛在這一世圓寂時,由於從小的心願是要到沒有佛法的地方,所以他在離開西藏之後,第三世就轉生到西方,在世界各地收了上千名的弟子。有許多弟子以前是吸毒犯、嬉皮士一流的人物,也都因著他的教導,而信仰佛法了,甚至有許多弟子也都跟隨他剃度出家了。

耶喜喇嘛的傳教有他非常獨特的地方,因為在西方一切講求實在的情況下,他必須善於用各種方便的法門以投西方人之所好,才能吸引他們對佛法產生好奇心,再逐步帶領他們入門。耶喜喇嘛終其一生都盡量地與西方人結緣、渡化他們。即使是在四十九歲圓寂之前,住院期間,也不斷的更換醫院,為的就是使照顧他的醫生、護士們能心生喜歡,埋下了佛法的種子。

耶喜喇嘛第四世轉生到西班牙,父母親是他以前的弟子,當母親懷他的時候,就預感到是師父再來。他出生時,滿面是光,六個月大時,“梭帕”仁波切第一次看到他,在講經的時候把他抱上台,他會伸手去抓鈴杵。而在看到他以前的師父時,他也會五體投地地拜下去,這一切都是自動自發的,並沒有人教導。

耶喜喇嘛對於他過去的事情都記得非常清楚,比如:他在第三世臨終前,最後一次到印度的時候,有一處叫達木沙拉的閉關中心去看一位弟子的吉普車,當時那部車子的車牌都爛了,他怕年輕人開車危險,所以叫弟子把那部車子的車牌換掉,隨後他回美國,不久就圓寂了,他的弟子傷心之餘,也忘了換車牌這回事。等到耶喜喇嘛轉世成為這個小孩子,被他的父母帶到印度時,就抓著他的手帶著他去看那部吉普車,在他看到車牌還沒更換時,竟然很多生氣地用手去拍打那部車子。

另外還有位弟子,聽說師父已經轉世回來,急忙去見耶喜喇嘛,她想知道師父是否還記得她,結果轉世的耶喜喇嘛當場做了一個只有她和他才能意會的動作,使她欣喜地掉下眼淚。也因此確信耶喜喇嘛的轉世。

我在一九八七年到尼泊爾的時候,才聽聞了耶喜喇嘛及其他高僧世的事情,這些高僧們隨時隨地自然流露出他們的慈悲心懷。例如耶喜喇嘛,他對於每一個人,每一個小動物都非常關心,如果他知道有人在傷心、難過,就會馬上跑到那人面前,極力地去逗到那個人笑了為止,這就是他慈悲心的表現。

而另一個孩子,是一位大喇嘛的老師轉世,自幼母親過世,父親沒有時間照顧他,就把他寄放在一家幼兒園內,這個小孩在幼兒園裡經常幫人加持。

我的一位美國朋友,第一次到菩提迦耶時,碰上林仁波切正為人舉行加持,那時的林仁波切僅三、四歲的孩子,這個美國人很好奇,也就跟著去排隊等著被加持,沒想到這種被碰一下的觸摸,讓他深受感動,於是就來到印度,想深入探究佛法到底是怎樣一回事?

這種高僧轉世的例子,在我們來說,也許很稀奇,但在印度去很平常,尤其在南印度,是黃教三大寺的所在,每逢講經說法,動輒上千人的法會上,坐在第一排的,都是這些高僧轉世的小孩子。

以上是我所舉的,兩種可以記得前世的例子,一種是意外而死才記得前生,另一種則是經由修行達到某種程度,而能明白地了解自己過去的種種因緣,也讓大家了解輪迴不過是一種現象而已,最重要的是要怎樣去看待輪迴這種現象,進而了解人生的目的,並且去探究怎樣可以不再輪迴。

問:我們怎麼可以知道自己所看到的影象不是幻象,不是由所接觸的電影、書籍的印象而來?

答:一般人剛開始看到的時候,必然會想到那是自己所產生的幻象。但是某些影像,你會知道那是在這一生中,根本不可能看到的、想到的,是無法憑空能想像出來的東西,碰到這種現象時,應當會很清楚地知道不是跟這一世有關係。經過多次的催眠之後,將更確定這一點。


問:為什麼有時候夢境會知道未來的事?

答:如果我們一切的作為,都能以愛心為出發點,這樣種下的種子,自然會導致好的果,所謂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如果在心、語、意三方面做到最基本的不傷害他人,更進一步,所思所為都以愛心為出發點,那麼,人生就會非常美滿。若能了解到只是一場場的夢境,最起碼要讓自己做個好夢,而做好夢便要以愛心為出發點。

再進一步,要從好夢中脫離出來,就必需藉著智慧,也就是真如空性的智慧。什麼是真如空性的智慧呢?在佛法裡所謂的空,亦即是平常人所說的“看破了”,然而究竟是什麼東西看破了?佛法有一種觀空法門,一般人認為這是種消極的想法,認為如果說人生一切都是空的,那還有什麼樂趣可言呢?其實,所謂“空”,並不是永恆不變的,也不是絕對的。例如這個“我”,它是來自身心的結合,並不是絕對的就是這樣,而是由許多條件聚合而成的,並且隨時在改變,這樣的原理,就叫做“空”。在佛法上看,即是沒有自性,如果我們有自性,在生生世世的輪迴中,性別、人種就不會跟著改變。

但事實上,我們每一世都因為不同的條件,而有不同的面貌和際遇。現在的人,僅是暫時這個樣子而已。能深入認識到這一點之後,就不會把自己看成一個實實在在、永恆不變的東西。在生活中與人交往的時候,也不會因為一點的不如意,而對人、對事起了很大的煩惱心、憤恨心。因為你了解到,這一切都只是暫聚合而成的,凡是沒有自性的東西,轉眼之間就會化為煙塵。能時時刻刻這樣自我訓練,一方面可以使自己不再造惡業,一方面也可以逐漸開啟智慧,而不會再執著於“我”,這種習慣性的改變,就不會把種種因緣聚合的東西,當成是永恆不變的。

又譬如杯子,它是陶土燒制而成,是用來盛水的,我們稱它“杯子”,它不是無始以來就存大的,也不是獨立存在的。鈔票也是一樣,只是在紙上印不同的圖案,又加上不同的數字的零,在人的心裡面,卻引起不同的反應。

我們的生活便是時時刻刻在面對種種自己所製造出來的東西,判斷它的價值,再根據這些價值做出不同的反應。同樣的,對人也是,身旁的陌生人,可能就是往昔的親友,所以我們不能用現在的價值觀去反應種種的事務。生命就像一部自編自導、自演,而且是給自己觀看的戲,當你開始覺悟的時候,就會思索要如何才能離開這種糊裡糊塗的戲夢生活,而這些在佛法中是有方向可循的。“經續”中心經常會舉行不同的活動,“梭帕”仁波切也會不定期的到台灣來說法,以便幫助大家更深入的了解。到底經常綁住我們的“心”的,究竟是個什麼東西?要怎樣才能做美夢?怎樣才能從夢中醒來?如果不知道方法,即使知道是在做夢,也是無法從夢中脫離。

為什麼釋迦牟尼佛會來到這個世間?他成佛之後的第一個念頭又是什麼呢?那就是我們原本都有一顆光明的心、一顆清淨的心、能知一切的心,都是有佛性的,但是因為被污染了,所以顛顛倒倒,以假當真。他來的目的,就是告訴我們怎樣能脫離生死,發現自有的寶貝,而不須外求,這就是佛陀來人間的用意。

當然,世上每個宗教的用意都是在幫助我們,但是不同的人類,有不同的文化背景,需要用不同的方式來開導。所以宗教上的原理,最起碼會使人生美滿,做個好夢。在美夢當中,也許會接觸到佛法,了解到美夢也是夢,而後尋求脫離夢境的方法。所以,每個宗教都有它各自扮演的角色,在宗教上絕對不要相互批評,因為都各自有長處,使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不同的幫助。如果我們把宗教當做互相攻擊的武器,那就錯失了宗教本身的原意。在歷史上,數次的宗教戰爭,都是因為錯失了原意,反而害了自己。

問:是什麼東西影響我們輪迴的去處?

答:在輪迴當中,有時會在不同的道。例如在《無色界天》,它是個意念的存在,沒有軀殼;有時會在物質的世界當中,如“非想”、“非非想天”。有時又會輪迴到地獄當中,只能一味地受苦。造成這種種的道,都是由一個心思——微細的心思——所製造成出來的。我避免用“靈魂”這個字眼,因為大部分的人,都認為靈魂是不變的。這個微細的心思,它的起心動念會時刻地改變,如果我們以愛心為出發點,這個微細的心思,它的氣也會跟著改變,所造成的果報便會不同。所以升天、下地獄,都是由我們自己去創造的,並沒有什麼東西能控制我們。

問:被催眠會不會有危險性?

答:催眠時,假如在暗示當中,會使你抗拒,會覺得不安全。如此不會被催眠,本身並沒有什麼危險性。

問:什麼叫做“氣”?

答:氣也就是電磁波,要作會很簡單,把兩隻手掌相對,輕輕一拉一合,會使人感覺到手掌之中有某種東西在流動,類似磁場的感覺。一般而言,在放鬆的情況下,氣會比較通暢,而疼痛的地方就是氣血運行不通。以上所說的,僅是肉體的“氣”,而前面所謂微細心思的氣,是無法感覺出來的。

問:請教您對結婚和不結婚的看法?

答:結婚與否,都端看於自己的心念,本身並沒有絕對的好壞。
結婚可以用以培養愛心、修心養性,如果不能善用,只是徒然增加更多的痛苦。婚姻的過程,就是學習耐心、愛心、以及忍辱。我們平時和人相處,不愉快可以掉頭就走,可以婚姻生活,遇到困難,卻不可以不理睬對方。因為社會上對婚姻本身有它的約束,認為這是一輩子的事,不可輕言分離。

婚姻本身的因緣,也是非常特殊的。必須把心開放,學習種種的忍辱,把種種埋怨的心平復,這樣生活才能美滿,唯有從最根本的關心對方開始,才能逐步修習關心他人。所以結婚與否,並沒有什麼絕對,端看個人的因緣而定,不結婚也可由他人處來修行。


問:精神病是不是本身的微細心思跑掉了?

答:如果微細心思跑掉,這個人就不可能再活了。
精神病的成因有幾種:
第一種是本身對於任何事都非常專心,造成負荷最太大,精神無法承受,而導致分裂。精神分裂,也是生命自我保護的一種方法,是藉著分裂使負擔的力量分散,而不致於負荷過重而死亡。另外一種則是牽涉到一些其他的心思,在同一個人的身上發生干擾。例如抽煙、吸毒,會使得保護我們本身的“衛氣”產生漏洞,這種漏洞就使得其他的微細心思容易滲透進來。所以有些人有多種的個性,每一種個性出現時,身體上也會出現不同的病。這就需要加強自己的衛氣,可以藉由練功、戒煙、戒毒來彌補它,也可以經由催眠的方式來達成。

當然,在某些時候,本身的微細心思有時候也會跑掉。例如在意外昏迷的狀態下,在急救的時候,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也可以聽到有聲音在批示我們世間的事情尚未完成,必須再回來。曾經死而復生的人,都有共同的說法,都曾經看到過光、聽到過聲音、曾看到些美好的景象,但是因為事情沒有完結,所以必須再回來。

這些死過的人所看的光,並不是人家的光,而是微細心思的光,因為我們的本性是光明的,這些微細心思的本身就是光。而且這些都是很慈愛的、沒有污染的,這是因為我們本性清淨光明的關係。


問:假若他人行為無法自主,甚至做出不合乎常理的事,要如何才能對他有所幫助?

答:如果是來自心理控制,比如有些人心力很強,或是會施毒咒,在這樣的情況下,最好是念心經。心經是保衛自己的最好方法,它有反射的作用,可以把不好的力量,反射回去;而且心經是智慧的結晶,在受控制的情形下,亦即心靈受矇蔽之下,藉著心經智慧的力量,可以將它化解。在西遊記中,唐三藏每遇到困難,就誦念心經,就是這個原因。
若對方願意,你可以從旁教導誦念心經。


雷久南博士簡介

雷久南博士,祖籍湖南東安,出生於台灣台南,自幼即隨父母移居美國,夏威夷大學畢業後赴麻省理式學院取得博士學位。隨後到德州大學癌症中心工作十年,專門研究癌症的預防與治療,曾發表過《小麥草、葉綠素的防癌功能》、《鉀、鈉與癌的發展》和《生物電與癌的關係》等報告。經常在世界各地如:歐美、東南亞、印度、尼泊爾做防癌健康講座。一九八一年曾在中美學術交流的課題下,由美國科學院派到北京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所合作三個月,研究河南林縣食道癌與微量元素的密切關係。在這段期間認識了氣功,回美後成立氣功研究基金會,將氣功介紹到西方。一九九一年在美國加州創立“琉璃光養生康復中心”,以促進身心靈性健康和培養慈悲心為宗旨,美國連絡地址:Dr.Chiu-Nan Lai 5800 Prescott Rd. Soquel, CA 95073,U.S.A

智慧般若光.PN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祕密主 的頭像
    祕密主

    祕密主的部落格

    祕密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